治癒8.5萬道傷口!「剛果仁醫」一天工作18小時 畢生對抗性暴力
▲穆克維格在剛果創辦醫院,專門治療遭性暴力對待的婦女。(圖/翻攝自Facebook/Mukwege Foundation)
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的婦科仁醫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在家鄉剛果創辦醫院,專門治療在內戰中遭受性暴力的女性,並盡力替受害者發聲。穆克維格曾一天工作18個小時,親自操刀10臺手術,多年來,他與他的團隊已經治療了超過8.5萬名因性暴力而受傷的婦女,獲得多項國際人權獎項,也多次名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名單,此次得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現年63歲穆克維格醫生出生於剛果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是一名牧師。穆克維格從小見父親常爲了病患祈禱,便立志要成爲醫生幫助他們。穆克維格從鄰國蒲隆地的醫學院畢業後,早年在剛果東部城市布卡武(Bukavu)的醫院當小兒科醫師。他很快發現,由於當地缺乏婦產專科醫生,許多患病婦女無法獲得良好照護,也有不少人因難產而死,因此他決定遠赴法國學習婦科與產科。
穆克維格學成歸國,繼續在原本的醫院工作,時值第一次與第二次剛果戰爭接連爆發。1999年,穆克維格創辦了潘伊醫院(Panzi Hospital),專門提供婦科治療。沒想到,穆克維格收治的第一個病人並非產婦,而是在戰爭中遭到極度暴力的性侵害,造成下體損傷。
他曾經形容,許多婦女來自內戰衝突的地區,來到醫院時不止傷痕累累,精神也處於極度驚恐的狀態,甚至有些人還衣不蔽體。從90年代末期開始,穆克維格的醫院已經診治了多達8.5萬名陰部受損的婦女,爲她們進行陰道重建手術。這其中多數是遭到性暴力造成。
穆克維格曾說,隨着遭受性暴力的人數逐年增加,他很快發現內戰中的交戰各方把「性侵」當成戰爭的武器,而對於受害婦女而言,單靠手術的治療是遠遠不夠的,因爲她們的內心早已破碎,也根本不可能再回到家鄉重新過日子。
爲了真正治癒他的病人,穆克維克的醫院不只提供醫療協助,也提供心理上的諮商,重建她們的內心。此外,穆克維克也建立起社會經濟方面的資源,以及必要的法律協助。穆克維格說,「如果我不是樂觀主義者,我早就放棄了。」
穆克維格說,他知道醫療協助充其量只不過是「善後工作」,手術房並不是真正解決方案,要想從根本解決性侵問題,必須要讓世界聽見受害者的聲音。2012年9月,穆克維格在聯合國發表演說,譴責剛果民主共和國大規模性侵婦女的情況。穆克維格曾說,他相信「用愛,可以改變仇恨」。
穆克維格批評政府言論招來暗殺威脅。2012年10月,有多名武裝份子闖入他的住所,所幸他有保鏢隨行而躲過一劫,但也因此流亡歐洲不敢回國。直到2013年,穆克維格爲了不讓醫院停擺決定回國,抵達時布卡武,當地民衆熱情夾道歡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公佈時,穆克維格還在手術室裡替病患動手術,消息傳來醫院時,在場人員紛紛高興得歡呼。穆克維格說,他在手術時聽見外面有歡呼聲,但他不以爲意,手術結束後才知道獲獎消息。
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分別頒發給穆克維格以及雅茲迪族女性穆拉德(Nadia Murad),表彰2人在「努力終結戰爭性暴力」方面做出的貢獻。穆拉德曾經淪爲伊斯蘭國性奴,事後選擇站出來向全世界發聲,去年底出版回憶錄《倖存的女孩:我被俘虜、以及逃離伊斯蘭國的日子》(The Last Girl: My Story of Captivity, and My Fight Against the Islamic State)。
▼ 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穆克維格與雅茲迪婦女穆拉德。(圖/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