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住這個「小耳朵」 中風機率降7成

臺大醫院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蔡佳醍。(臺大醫院提供)

我國高齡化嚴重,老年人口愈來愈多,連帶增加心房顫動患者數量,推估全臺有2~3%民衆患有此病,該類型患者中風機率也是常人的5倍,爲避免中風,過去都是給患者服用抗凝血劑,因有出血不止的副作用,讓很多人心驚驚。臺大醫院指出,現可透過「左心耳封堵」的心導管技術,降低患者7成的中風機率、更能減少3成死亡率

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蔡佳醍表示,心房顫動是個老人疾病,75歲以上長者當中,約有1成罹患此病,罹病主因是主宰心臟規律跳動的心房,因爲出問題,讓心臟從正常的「跳動」,變成異常的「震動」,心跳因此變得又快又亂、讓血液出現亂流,使得雜質容易沉澱而出現血塊

左心房有個叫做「左心耳」的凸出物,就像凸出物容易灰塵一樣,研究發現,因心房顫動產生的血塊,有9成會形成在左心耳,血塊若在溶解前流入腦內,就會導致中風,過去都會給患者服用抗凝血劑,但會面臨出血不止的副作用。臺大醫院2013年自國外引進左心耳封堵的心導管技術,手術過程僅需1小時,術後能有效降低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率和死亡風險,至今已有50名病友成功完成手術,脫離服用抗凝血藥物和中風的陰影

蔡佳醍說,降低中風的機率,該心導管手術和抗凝血藥物差不多,均爲7成,但另外可降低3成的死亡率,抗凝血藥物則無法降低死亡率;他解釋,現在醫學進步,鮮少人會因心臟疾病過世,但抗凝血藥物有出血不止的副作用,像當頭部受撞擊出血,就可能危及生命

心房顫動患者依現行規定,若在吃了抗凝血藥物後,會有腸胃道、腦出血等副作用,或吃了藥依舊中風,這兩類族羣在接受左心耳封堵的心導管手術時,可享有健保給付;蔡佳醍提醒,65歲以上、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中風史、心臟血管曾經狹窄、身體其他血管曾經狹窄的心臟顫動患者,若符合2項,便屬於中風高危險羣,可考慮接受該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