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雙十一,拼多多的算盤打到了驛站

雙十一如火如荼,淘寶和京東兩家傳統電商平臺激戰正酣,抖音也在促銷力度、流量爭奪和用戶體驗等方面持續加碼,消費者也滿心期待在大促之下能夠買到實惠。

然而,這也導致賴以低價爲生存本事的拼多多,成了大促下的那個"受害者"。不過拼多多也並未選擇在這個雙十一徹底"隱身",而是將"搶流"的心思放到了線下驛站上,並且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只是,這次消費者可能要受點苦了。

快遞到了,取件碼卻憑空消失

如果要說電商平臺誰家最有商業頭腦,那麼拼多多一定名列前茅。從"萬人拼團"下單的供需邏輯,到"砍一刀"的社羣裂變到,再到震驚行業的"僅退款"出現,拼多多總能在合適的時機拿出奇招。

今年雙十一也是如此,面對消費者的海量訂單,拼多多在小小的菜鳥驛站裡,突然發難,出了個奇招,不僅打了全行業一個措手不及,更是讓驛站老闆、消費者,全都吃了個啞巴虧。

據悉,不少消費者發現,自己在菜鳥驛站取件時,竟然被要求必須下載拼多多的APP 或關注多多買菜公衆號,否則就無法查看物流信息,收不到取件碼,更別提取件了。

有網友稱,"在淘寶買東西,突然就不顯示取件碼了,去學校驛站問,站長讓我下載pdd,說以後只要在驛站的快遞都要用pdd才能查到取件碼,才能正常取件。"

"某多多真是玩的一手好流量!逼着消費者下載軟件!"另一網友也無奈感慨,"重點是我根本不是在pdd上買的啊,還有另外幾個快遞在菜鳥的就正常有取件碼,是誰在搞鬼很明顯了,這種吃相真讓人下頭"。

快遞明明不是在拼多多買的,爲什麼取件還會和拼多多扯上關係呢?消費者們紛紛表示不解和憤怒。

不止消費者吐槽,也有驛站站長表示受到消費者抱怨,雙11期間本身就很忙,一開始可以憑運單號後五位取件,後直接演變爲取件必須下載拼多多或者關注多多買菜公號。

"拼多多壟斷,折騰消費者也折騰我們",對此一位站長解釋到,"淘寶買的東西,到了多多驛站,就不給取件碼,必須下載拼多多軟件掃碼才能取件,不然快遞到哪都不知道。"

該站長直言,"雖然吃相很難看,但早幾年是有這種拉用戶的方式,只是最近雙十一,快遞那麼多,還讓我天天引導用戶下載,飯都沒時間吃還要搞這個。用戶也不滿意,不願意下載,轉頭投訴我,然後多多還罰我款。"

切入電商的最後一步,從線下驛站要流量,可能真的只有拼多多這種商業天才才能想得出來。當然,這種戰略一定是簡單粗暴且有用,只有有些還未傷敵就自損的意味。目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已有多條相關投訴。

除了憤怒外,消費者更大的困惑點在於,爲什麼不在拼多多買的東西也要用拼多多才能取件?多多係爲什麼會在菜鳥的門店運營起來?

給站長"塞金",助力平臺拉新

事實上,拼多多在發動此次奇襲之前,已經埋伏了兩年有餘。

過去兩年,多多一直在偷樑換柱,將這些菜鳥驛站的站點,"收編"成多多買菜門店,但門頭不變,繼續以菜鳥驛站的名義對外運營。很多驛站,除了站長自己知道換成了多多驛站,所有人都還以爲它是菜鳥。

拼多多既利用了菜鳥驛站的知名度和流量,又給自己的平臺拉來了新用戶,甚至很多不明就裡的消費者,甚至還去投訴菜鳥,讓"菜鳥"背鍋,簡直是"一舉多得"。神一樣的算計,拼多多把這種商業互害可謂是進行到了極致。

那麼這裡還有一個問題,站長爲什麼願意步入多多系陣營?

根據社交平臺上的消費者爆料,以及多位經營多多驛站的站長驗證。這是拼多多給各快遞站點的最新規定,驛站目前雖然還叫"菜鳥驛站",但在一年多前已經加盟多多買菜門店,"加盟就給3000塊,每天最高再給500"。按照拼多多方面的要求,後臺改用拼多多,快遞件信息入庫拼多多系統。

另外根據站長提供的資料顯示,爲了指導驛站幫自己拉新,除了在顯眼的地方張貼取件指南外,拼多多甚至還在多多買菜門店端的APP上進行了"彈窗",並且明確出臺贏現金獎勵活動,每個人至少價值1毛錢,激勵站長引導用戶掃碼。

而根據彈窗公告,站長如果遭遇消費者無法收到取件碼,可以引導消費者下載拼多多APP或在微信關注"多多買菜代收點"。

這也是爲什麼此次出現"取件難"的驛站,均屬多多買菜門店的原因。

拼多多此舉的目的也十分清楚,就是希望趕在雙11包裹量最大的時候,讓站點幫助平臺拉新,以緩解存量時代下的流量焦慮。然而,這種行爲卻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對於消費者來說,取件變得極其不便。原本簡單的取件流程,現在變得繁瑣複雜,不是下載 APP,就是關注公衆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重要的是很多消費者擔心自己個人信息會被泄露,對這種強制下載的行爲充滿了牴觸情緒。

另外,驛站老闆也被拼多多算計了進去,上了賊船,現在也跳不下去了,加上雙11單量大,只能硬着頭皮幹。不過這樣一來用戶取件不便,快遞容易積壓,引得消費者紛紛投訴。驛站老闆也只能有苦說不出。

對於菜鳥驛站來說,這種行爲也損害了其品牌形象。雖然菜鳥在事件中是無辜的,但其好感度還是會在不知情的消費者心中降低。

不得不承認,拼多多這種策略的確高明,但站在行業角度卻並不順勢。

惡性內卷,一場註定失敗的"單人舞"

在拼多多借助多多買菜"收編"驛站時,有一個大背景是,當時的多多系在各地大多沒有快遞許可資質。

不過拼多多在這個問題上也再次展現出了"精明"的一面,繞開了資質問題,推出了多種補貼措施,悄悄將很多菜鳥、中通、申通驛站變爲多多驛站。但此行爲也被多地郵政局監管提示:涉嫌違規經營。

也是從那時開始,拼多多便悄然開始了"截流",將用戶引導至多多系生態,不走運的是,此事件也導致很多菜鳥站點被投訴,菜鳥也是直接將拼多多告上法庭,怒斥其爲不正當競爭。

今年 5 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公佈了最終的終審判決書。法院認定拼多多在菜鳥驛站末端門店推廣"多多買菜末端系統",屬於不正當地利用他人市場成果的行爲,損害了正當經營者合法權益、擾亂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還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激勵創新機制等公共利益,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商業道德,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行爲。

同時,法院還依法判決拼多多向菜鳥賠償 500 萬元,並在官方網站"多多買菜"平臺刊登道歉聲明。

或許誰都沒想到,輸了官司的拼多多仍然不打算放棄這樣的競爭行爲,在雙十一卷土重來,出臺這樣令消費者反感、攪亂市場的"新規"。

不過反過來說,菜鳥驛站也並非完全無責,加強對加盟站點的管理,不能讓加盟站點爲一己私利,而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坦白講,互聯網存量時代,誰都想牢牢抓住用戶,競爭自然不可避免。但企業想要發展壯大,行業想要行穩致遠,靠的是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靠的是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而不是靠無止境的內卷和這些不正當的手段。

今年7月,決策層召開會議,便特別提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隨後京東、淘寶、騰訊、抖音等都化干戈爲玉帛,打通了多項合作,甚至"物流牆"、"支付牆"這兩個核心高牆,都已瓦解。

至於互通的道理也很簡單,在互聯網存量時代,只有走向新型競合關係,才能互惠共贏,一味惡意競爭只會使行業雜草叢生。

中金引用QuestMobile數據,微信獨佔用戶中有超過8000萬電商高頻用戶,認爲這些以下沉和老年爲主的客羣有望成爲淘寶的長期用戶增量,商家或因此受益。

而網經社分析師陳禮騰也表示,京東和阿里物流互聯互通的操作,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更便捷、更高效的物流服務。這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從而增加其購買意願和購買量。此外,通過與多個物流服務商合作,有助於提升商家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互聯網存量時代,大廠們各自都有着新增長和提升盈利能力的迫切需求,拼多多在驛站裡上演的這齣戲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得到用戶提升,但這種以犧牲多方利益爲代價的競爭也一定不是長久之計。

無論是支付、物流,還是電商、社交,任何一個市場都不再是各自"佔山爲王",想要壯大和可持續發展,多方互補不可或缺,也只有這樣,放棄零和博弈,互聯網下一階段的大門纔會被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