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隱身」雙十一
縱然是在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雙十一期間,電商平臺們競爭的慘烈程度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相反,今年的雙十一比往常更多了幾分硝煙味。
無論是淘寶天貓的瘋狂送券,還是京東遭遇到的輿論風暴,乃至是抖音雙十一的提前開跑,我們都可以看出,電商玩家們明裡暗裡的較勁。
然而,正是在這樣一個時刻,我們卻看到了拼多多的「隱身」。
按理說,拼多多在電商行業當中佔據着如此大的市場份額,雙十一理應是它的一個重要的練兵場。
然而,拼多多在雙十一這樣一個消費時點上,卻表現出來了相當的「定力」。
事實上,與其說拼多多保持了相當的戰略定力,不如說拼多多在今年雙十一的確沒有什麼牌好打的。
因此,拼多多才選擇在雙十一的大戰當中隱身,避免成爲這場大戰的炮灰。
如果對於今年的雙十一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它更像是一個電商行業邁向新週期的起點。
從今年開始,電商玩家們無法在通過築高牆,挖深溝的傳統方式來保持自身在市場當中的優勢地位,而是需要通過真正迴歸到電商本身,真正給電商帶來新的創新和突破來獲得發展。
對於拼多多來講,站在這樣一個混沌時期,選擇隱身,或許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然而,即使拼多多選擇了「隱身」,但是,卻依然無法掩蓋拼多多在發展過程當中所面臨着的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
拼多多「隱身」雙十一,並非是它想要「隱身」雙十一,而是拼多多的發展開始陷入到新的困境的具體體現。
拼多多的流量池,業已被充滿
拼多多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獲得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把握住了以五環之外、小鎮青年爲代表的流量紅利。
當阿里、京東等電商玩家們在一二線城市的鋼筋叢林裡打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拼多多通過社交電商的方式,迅速地實現了崛起。
正如阿里、京東們會遭遇到流量的天花板一樣,拼多多同樣會遭遇到流量的天花板。
當流量可以爲拼多多的發展提供支撐的時候,它是可以獲得快速發展的。
然而,等到流量的紅利不再,拼多多的神奇,便會消失不再。
電商「前輩們」所遭遇到的困境和難題,依然還是會在拼多多的身上出現。
如果對於今年雙十一拼多多選擇隱身的內在邏輯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拼多多的流量池開始被充滿,甚至開始有了溢出的風險,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原因在於,曾經支撐起拼多多龐大的電商帝國的下沉市場流量羣體開始從一個藍海,正在變成了一個紅海。
對於拼多多來講,它想要再像以往那樣可以在下沉市場獲得海量的流量,早已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下沉市場流量的天花板的迫近,以及流量的成熟,無一不是這一現象的直接體現。
當流量無法再給拼多多續命的時候,我們便開始看到了以往支撐着拼多多成長的所有商業模式的失靈。
從這個角度來看,拼多多隱身的背後,其實更多地爲我們透露出來的是,拼多多業已遭遇到了以往的電商玩家們業已經歷過的流量見頂的困境。
毫不誇張地說,拼多多當下所面臨的困境,比其他電商玩家們所遭遇到的流量困境還要大。
對於拼多多來講,欲要改變這樣一種情況,或許僅僅只是依靠燒錢補貼,僅僅只是依靠社交玩法,必然是無法解決的。
如果流量的困境難以得到改觀的話,拼多多或許還將會遭遇到比它的競爭對手們還要嚴峻的困境和難題。
互聯網業已無法給拼多多帶來新的發展
如果對於拼多多的發展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它的一個最爲明顯的標誌,便是它將互聯網技術和模式發揮到了極致。
無論是拼多多起家的社交電商,還是拼多多借助互聯網模式建構起來的商業模式,我們都可以看出,拼多多將互聯網技術和模式發揮到了極致。
可以說,拼多多用互聯網擠兌出來了那僅剩不多的發展紅利。
然而,這絲毫無法抵擋互聯網時代漸行漸遠的現實。
對於拼多多來講,等到互聯網的那一丁點的紅利被消耗殆盡的時候,它的發展,必然還是會遭遇到困境和難題。
深入分析拼多多的商業模式,我們可以看出,拼多多借助互聯網將電商所發揮的撮合和中介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即,拼多多借助互聯網模式的確實現了源頭廠家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從而進一步減少了中間環節。
對於依然存在着信息壁壘的下沉市場來講,拼多多對於互聯網的極致應用,的確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然而,等到下沉市場的信息壁壘被打破,特別是等到拼多多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所扮演着提升行業運行效率的角色和功能開始被消弭殆盡,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開始被進一步降低。
當拼多多開始在雙十一隱身,我們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拼多多借助互聯網模式和技術業已無法給行業以及消費者帶來價值增長的現實,我們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拼多多的商業模式正在遭遇到的巨大的問題和挑戰。
隨着拼多多的這樣一種困境持續,未來,我們或許將會看到它將會遭遇到遠比其他的電商玩家們還要大得多的困境和問題。
拼多多陷入到了自我編織的陷阱之中
對於拼多多來講,一直以來備受詬病的,便是假貨、仿貨的問題。
雖然拼多多出臺了很多平臺治理的規定,雖然拼多多在防治假貨、仿貨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它還是無法擺脫這樣一種負面問題的影響。
隨着拼多多上這樣一種現象的愈演愈烈,特別是它一直無法找到好的解決方案,其實,它正在開始陷入到自我編織的陷阱之中。
不可否認的是,拼多多通過實現源頭工廠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對接,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電商行業的效率,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新需求。
然而,僅僅只是做一個平臺,僅僅只是做一個依靠補貼來促成交易達成的中間方,卻無法真正從源頭上來改造產業端,那麼,曾經讓拼多多快速成長起來的這樣一種F2C的模式,同樣開始遭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和挑戰。
如果對於拼多多當下正在經歷的這樣一種困境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拼多多更像是在走入到一個自我編織的迷夢之中。
它試圖通過進一步地去中間化來提升電商行業的效率,來儘可能多地達成交易。
然而,當它僅僅只是一味地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撮合和中介上,卻無法在改造源頭上找到更多的解決方案的時候,那麼,曾經讓拼多多如日中天的模式,則正在將拼多多一步一步地帶入到新的發展困境之中。
事實上,現在的電商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全新的變局。
如果對於這樣一個變局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即,電商玩家們正在通過技術、模式的創新來改變以往它們無法改變或者沒有時間去改變的流程和環節。
無論是阿里巴巴對於AI的全面擁抱,還是京東對於京東直銷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無一不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對於拼多多來講,如果無視這樣一種發展趨勢,而僅僅只是依賴以往的發展模式,那麼,等到它將這樣一種模式發揮到極致的時候,必然是它走入到死衚衕的時候。
當今年的雙十一開打,特別是當新技術、新模式開始大行其道,依然死死抱住以往的發展模式的拼多多在這個時候,選擇隱身,同樣成爲了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
對於拼多多來講,如果無法適應電商行業的這樣一種新變化,那麼,它在未來發展過程當中所遭遇到的困境和難題,或許要比其他的電商玩家們還要大。
可能有人會說,拼多多的Temu在海外的發展如何快速,但是,我們依然要明白的是,Temu其實依然是拼多多的原始模式,只不過是拼多多將市場從國內市場轉移到的國外市場而已。
同樣地,Temu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獲得一定的發展,但是,等到國外市場的紅利被消耗殆盡,它依然還是會遭遇到拼多多當下在國內市場所遭遇到的發展困境。
結語
互聯互通之下的雙十一,更加多了幾分硝煙味。
然而,在這樣一個充滿硝煙的戰場上,我們卻看到了拼多多的隱身。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種景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拼多多業已在電商轉型的問題上慢了半拍。
無論是其對於流量的迷戀,還是其對於互聯網的盲目依賴,無一不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在這樣一個電商行業正在發生深刻且全面轉型的時候,拼多多的隱身,更像是它開始陷入到困境之中的標誌。
當拼多多開始在雙十一這樣一個大的舞臺上,失去話語權,或許,它讓我們看到的是,拼多多本身正在遭遇到的危機。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纔會發現拼多多之所以會隱身,並不是它想要隱身,而是不得不說選擇則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