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密室殺人事件
兩個花樣年華的女孩到日本留學,在語文學校的宿舍內被殺,正當大家納悶的時候,兇手出現了,也是一個臺灣人,一把刀就把兩個女孩和自己的生命給結束掉了。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社會案件,可是當中的謎團讓人不解?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讓這個宅男痛下殺手,不止殺人還滅口,手段之兇殘讓人更加霧裡看花,一個求學一路順遂,甚至學習優異的人,出國留學居然犯下了這樣的事,真的是任誰都料想不到的。
行爲是需要模仿的!這樣的兇殘的手段到底是從到而來?有沒有虐待甚至殘害動物的歷史?平時就有暴力極端的傾向?如果都沒有的話,這種殺人見血不眨眼的犯罪手段是如何出現的?
很多事情都有前因後果的一貫性,絕對不會憑空出現,這樣有前因可尋的探究,不管是「事先預防」或是「事後孔明」都有極大的參考價值,也是一般犯罪心理學要去認真研究的東西,研究出一個結論以後,以法律來治標,再透過教育來治本,達到標本兩治的最大功效。
我想並非所有宅男都會如此!可是現在的問題如果定睛在「宅男」這種生活型態的話,會不會有一點蛛絲馬跡可以看出犯罪的前因?如果常常在一些暴力血腥的線上遊戲中流連,那樣的場景變得很熟悉,最後虛擬和真實的世界分不清楚時,會不會導致現在的結局?如果按照報章雜誌上所報導的大學畢業不工作、沈迷線上遊戲,在家當啃老族,這樣的生活軌跡原本也很單純,不管爲情爲財,選擇極端的方式頂多也是自己撞牆,怎麼會拿起刀子白刀子入、紅刀子出,砍了二三十刀,手段兇殘、刀刀見骨,連旁觀的人也不放過!當一個看似單純的宅男,轉眼間變成殺人不眨眼的兇手時,這樣的轉變過程絕對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那麼突兀,而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姑且不論他的反社會思想,這樣的反社會「手段」似乎並不符合「一個從小讀書求學的男人,有時連雞都不敢殺,更何況是人」的刻板印象。
有些人可以消化暴力的影響,可是有些人卻沒辦法,問題是看得到線上遊戲都是以暴力爭鬥的方式在呈現,也的確造成了玩家虛擬和真實分不清楚的情形,如果這件密室殺人事件的前因是從這個小小的、平時容易接觸到的遊戲開始引發的話,我們該如何從法律和教育兩方面雙管齊下、治標治本呢?
當這個社會愈來愈暴力之時,我們要了解的是這個社會所盛行的東西是什麼?風氣是什麼?綜藝節目以貶損別人當做賣點,這樣的「語言暴力」沒有人在意,所以造成了風潮,兩黨對立互相指責謾罵,這樣的政黨暴力也沒有人在意,上行下效,慢慢也造成了風潮,暴力血腥的電玩大家玩得理所當然,好像怪物被打死、敵人被打死了,即使鮮血四溢,轉眼間又會活了過來,這種讓暴力血腥慢慢麻痹我們的人性感知的情況每天發生,大家開始覺得見怪不怪,甚至當網路媒體麻痹我們到一種程度連鬼都不怕、虛擬殺人算什麼時,真實的世界就會開始被影響,暴力化甚至血腥化也會無所不在地出現在這個社會中,只是我們真的對這樣的情況無能爲力嗎?
法律上對這些血腥暴力電玩的容忍程度到那裡呢?它都已經虛擬仿真到比真實還實的地步了,好像只要超過十八歲,就可以對任何型式的暴力、血腥、色情「無限暢飲」的接觸,沒有一個底線或限制嗎?如果有人將變態殺人魔的心路歷程變成電玩遊戲,這樣「沉默的羔羊」不會影響到玩家嗎?這牽涉到法律站在保護的觀點的一種權衡心證,但至少要正視這個問題,那就是血腥暴力對於一個成人所能維持不受影響的底線在那裡?如果超過了那個底線,法律要不要介入?
我們一向的考試製度考的都是書本上的東西,學生只要在教室或房間把書本上看完或考完就算完成了,如果我們要鼓勵學生族走出書房、離開電腦的話,很多的東西就要變弦易轍了!人際關係的社團學分開始要增加比重了,因爲人際關係勢必要和人接觸才能得到學分,爲了考試,或許就得開始改變原本的生活習性,甚至重要考試時都需要有某些人際關係、社團活動、義工服務的學分或認證,爲了這樣的改變,我相信有很多人會開始走出電腦、迎向人羣。
很多的案件其實都是人際關係出了問題,所以我們真正要在教育中着墨、考試中加強的就是人際關係的看弧,鼓勵我們的下一代從小當志工、服務人羣,學會和人互動,不要只會「直白」,卻不懂當中的委婉尊重處,如果我們的大考需要有這些服務志工的時數或點數,這樣就會有很多人加入這個行列,套句臺灣話來說就叫「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當「志工臺灣」開始發酵成形之際,相信坐在電腦桌前面的時間就會相形變少,會不會減少一些暴戾之氣、多點祥和之氣,我想還是會有正向的發展可能吧!
●作者新石,宜蘭,國小教師。簡介表示,這個世界應該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過文字寫出來,只要大家相信這個閒居偶得的一點小小觀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這個世界就會慢 慢改變,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變世界,至於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一個充滿想像浪漫的讀書人,似乎是嬉笑怒罵,卻是虎嘯龍吟,如果以詩來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畝間、前塵往事在眼前、風流瀟灑不敢問、特立獨行一片天!」。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