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破解迷思! 保健不再霧煞煞

文/林珮萱

國人一年吃掉上千億元的保健食品,你有把握挑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嗎?根據調查,有超過五成以上民衆不知道如何安全選購、正確服用、妥善保存。

《健康遠見》參考專家觀點,整理出「保健食品不可不知的十件事」,讓你不再迷惘,輕鬆解惑。

服用過保健食品的人不少,但你有把握吃得正確嗎?新光醫院腎臟科兼任主治醫師江守山估計,國人一年吃掉上千億元的保健食品,卻有超過五成以上民衆不知如何安全選購與正確服用,甚至有許多迷思。《健康遠見》參考專家意見,整合出下列常見疑惑,讓你快速釐清「保健食品不可不知的十件事」。

迷思1〉既然是「保健」食品,吃愈多愈好嗎?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講座教授謝明哲着有《謝明哲博士的保健食品全事典》一書,開宗明義破題,吃對關鍵比吃多更重要!,不是所有保健品都是吃愈多愈好。

舉例維生素A可以保護眼睛健康,但因屬於脂溶性,無法隨尿液排出體外,攝取過多,會囤積在體內,造成肝臟負擔,可能產生頭暈、惡吐、頭髮掉落。每日攝取量不宜超過5萬國際單位(IU)。孕婦若攝取過多,可能造成胎兒畸型

維生素D、維生素E同樣屬於脂溶性,過量沉積在肝、腎臟,也可能引發皮膚炎、高血鈣症。正確作法是視身體狀況,遵循服用劑量建議

迷思2〉有「食品字號」等於有保障嗎?

江守山的答案是否定的。一般市面的營養保健產品,區分爲藥品和食品,食品又再分爲健康食品和一般食品。

藥品由藥事法管理,產品會標示藥品字號,如衛部(署)藥制字第000000號。健康食品則由健康食品管理法規範,通過認證,會有健康食品標誌,並標示字號,如衛部(署)健食字第A00000號、或是衛部(署)健食規字第000000號。

一般食品則由食品衛生管理法規範,無認證字號。江守山提醒,所謂的衛部(署)食字第000000號,只是業者跟衛生福利部(原衛生署)往來查詢或報備公文文號,不代表認可合格。爲避免誤導消費者,政府已明令食品包裝不得印製「食字號」。

2005年衛生署(現升級衛福部)公告:「自2005年4月1日起,食品廣告不得引用本署衛署食字公文字號或同等意義之字樣,同年7月1日起,食品不得標示本署衛署食字公文號或同等意義之字樣。」若民衆發現市面上買到產品有衛署食字號標示,應向衛福部舉發。

迷思3〉同樣功效,天然成分還是人工合成比較好?

現代科學技術,可以製出和天然食物相似的化學結構,選擇天然還是人工合成,確實很難比較好壞,但關鍵是有無合格安全把關。天然的也可能有環境污染、農葉殘留等問題,因此謝明哲認爲,合格認證比較重要。

迷思4〉保健食品有不同型態膠囊錠狀液狀粉狀等,該優先選擇哪一種?是否液態產品比較容易被吸收?

最快被吸收的,不等於吸收效率及人體利用率最好。能快速吸收的劑型,並非保健食品的必要條件。有些營養素慢慢釋放,對身體才更有用。江守山舉例,像高劑量維生素B,如果太快釋出,人體無法全部吸收利用,會隨尿液排出,反而適合採用慢速持續釋放型錠劑

各種型態各有優缺點。膠囊所能裝載的分量較少;而錠劑成本低、裝載成分的分量較無限制;粉狀因產品成分分子小、吸收快,但也可能反而導致人體來不及吸收就排出;液態飲品則是口味多變、好入口,但有效期限短,部分產品就需要添加防腐劑。結論是哪種型態最好,還是要看成分特性與產品功效而異。

迷思5〉不喜歡吞膠囊,能否去「殼」吃?

保健食品是否以膠囊型態生產,原則上是經過通盤考量。因爲膠囊內有些成分是高濃縮或具刺激性,由於人體食道的保護膜不如胃黏膜強壯,直接去殼服用,可能對食道黏膜太過刺激。江守山建議,產品若是膠囊劑型,最好還是連同膠囊服用比較安全。

迷思6〉錠劑能否咬碎服用?

上題,以錠劑製作,多半是考量產品特性後的決定。一般錠劑外會有層膜衣,可用來控制錠劑的溶解時間及防止胃酸的破壞。江守山舉例,高單位維生素類產品會做成錠劑加上膜衣。容易被胃酸破壞或傷胃的成分,可在錠劑外表包覆一層不溶於胃部酸性環境的膜衣,協助錠劑運送到腸道鹼性環境後,才崩解釋出活性成分。除非註明爲「嚼錠」,否則不建議咬碎再吞服。

迷思7〉長輩預防骨質疏鬆,要多吃維骨力?要預防視力退化,可以跟小孩一樣服用魚肝油嗎?

這是誤解。維骨力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胺和軟骨素,能改善退化性關節炎,並非預防骨質疏鬆。長者的視力退化多半是因爲黃斑部水晶體葉黃素不足所導致,因此應該補充葉黃素。魚肝油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長者所需營養不同。

迷思8〉保健食品是營養素不是藥,不必擔心藥物交互作用問題?飯前飯後都能吃?

即便是食品,部分成分還是可能與藥物交互作用,如銀杏、大蒜等補充品不能與抗凝血劑並用,否則可能導致凝血異常或出血等副作用

謝明哲主張,有使用保健食品的人,就醫時應確實告知醫師,請醫生根據身體情況,調整處方或藥量,切勿「自行當醫生」,勿自己停用藥品,例如以爲有吃紅曲了,就不吃降血壓的藥。服用多種不同功效的保健食品,一般不會有副作用。但專家建議,如果不想同一時間吃太多,可選擇間隔半小時再服用。

至於飯前吃還是飯後吃?飯後消化系統會分泌消化液,可以讓保健食品和食物一起被消化,吸收效果較空腹好。如果是控制體重,則可以在飯前服用,較能發揮減少熱量攝取的效果。

迷思9〉開封后,盒內乾燥劑棉花團要立刻丟掉?

正確。生產商在封裝時放入乾燥劑和棉花團,是爲了避免產品受潮。開封后還保留乾燥劑和棉花團,反而讓產品容易受污染。而且一旦開封,便會逐漸氧化,一般建議在開封后六個月內吃完,以達到最佳效果,所以購買保健食品也不要因爲相同產品、大份量裝有優惠,就以爲買愈大罐愈划算。

迷思10〉是不是乾脆把保健食品放冰箱最好?

謝明哲主張,穩定環境纔有利保存,溫度與溼度變化都是使保健食品失去功效的原因,若是反覆將產品從冰箱中取出,內外溫差大、冰了又退冰,反而容易變質。存放地點要避免在溼氣重、溫差大的地方,以陰涼、乾燥處爲佳。電影中常演的場景,主角睡前走入浴室梳洗,隨手打開鏡子後方的小櫥櫃取出藥品服用,都是錯誤示範!

購買須知,步驟一二三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生化所與化學所、《圖解保健食品全書》作者王元媛,建議購買保健食品的三大基本原則。

一、依照自身需求與體質,確認適合有效的成分。二、經由合法通路購買,現代網購、電視購物發達,要留意宣傳是否誇大,甚至路邊攤、地下電臺,來路不明的商品很容易引發糾紛。三、認清產品成分標示及包裝說明。

那麼保健食品的基本標示該有哪些?《吃對保健食品》作者江守山建議看清楚下列十大資訊。產品揭露愈完整,對你的權益就多一份保障。

➊品名➋成分➌營養標示➍重量、容量、數量➎廠商名稱、電話、地址➏有效日期、批號➐產地、來源➑標示「衛署藥字號」、「衛署健食字號」、或「食品」➒認證、檢驗資訊➓使用方法及說明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聰明吃,才能對身體好》;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