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房企被迫退市 五洲國際持續虧損深陷債務漩渦

(原標題:又一家房企被迫退市 五洲國際持續虧損、深陷債務漩渦

摘要:在經歷業績虧損、債務壓頂、變賣資產等諸多波折之後,五洲國際最終沒能逃過退市的命運。從2013年6月登陸資本市場到在2020年12月8日被迫退市,僅持續了7年的時間

華夏時報記者 陸肖肖 北京報道

在經歷了業績虧損、債務壓頂、變賣資產等諸多波折之後,五洲國際最終沒能逃過退市的命運。從2013年6月登陸資本市場到在2020年12月8日被迫退市,僅持續了7年的時間。

七年倉皇退市

五洲國際是自2018年中弘股份退市後,房地產領域又一家退市的企業。在2020年12月8日上午9時起,五洲國際正式被取消上市地位。在公告中,五洲國際表示,對上市複覈委員會的決定感到失望,公司爲推進重組及達成復牌指引付出巨大努力,公司已經履行9月3日季度更新公告所載的所有復牌指引。

上市複覈委員會就五洲國際的退市決定,做了幾點說明:不論是於2020年3月2日前或於上市覆核委員會進行聆訊當日前,五洲國際均未達成所有復牌指引,亦無恢復買賣;五洲國際重組及據此擬進行的相關交易仍存在衆多不確定因素;五洲國際尋求延長的時限漫長,因而並非指引函件HKEX -GL 95 -18規定的短暫延長;建議認購事項完成後,五洲國際現有公衆股東股權受到重大攤薄,顯示公司對公衆股東而言僅剩餘少許價值或實質價值。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上市公司在好幾個財務年度連續虧損後,纔會被強制除牌,把五洲國際這類企業強制退市,可以保證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維護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交易的活躍度和流動性。

起步於江蘇無錫的五洲國際成立於2004年,曾是江蘇省首家商業地產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也曾經是中國三大商貿物流產業園發展運營商,業務覆蓋地產開發、商業管理、品牌合作、跨境電商、倉儲物流等,致力於打通商貿物流全產業鏈,核心產品爲商貿物流產業園、城市/鎮綜合體、住宅。其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底,五洲國際已進入中國華東、華北、東北、西南、華中中原等區域,在全國60個城市開發、運營管理項目80個,總建築面積超1200萬平方米。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盧文曦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企業舉債擴張是正常的現象,適度的舉債有利於企業發展,如果舉債過多過快,風險就會來臨。商貿運營的專業性高,而且伴隨產業發展的週期性,相應操盤難度比一般商業更難,更要注意風控問題

債務纏身變賣資產

實際上,五洲國際的退市之路並非“一日之寒”。五洲國際的虧損始於三年前,2017-2019年,公司分別虧損5.18億元、42.16億元和27.66億元。2020年,已經走入下行通道的五洲國際,業績依然“跌跌不休”,截止到6月底,五洲國際雖然營業額毛利均有所提升,但仍然虧損了6.41億元。

五洲國際的退市命運,早已在近年來混亂的經營中暗示了結局。在2018年,五洲國際發生多項債務違約事件,這也引起了連鎖反應,更多的債主開始要求五洲國際提前還款。

面對債務困境,五洲國際不得不變賣資產來還款。2018年賣掉了盱眙五洲國際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作價3.5億元,2019年轉讓了瀋陽五洲所持撫順中合49.5%股權,以4000萬元出讓無錫惠山的房產。

如今的五洲國際仍然未走出債務漩渦,五洲國際2020年中報披露,集團擁有流動負債淨額及負債淨額分別爲人民90 .70億元及43.23億元,該等狀況顯示存在重大不明因素可能對集團的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問,集團可能無法在正常業務過程中將其資產變現並解除其負債。

爲什麼五洲國際會產生如此大的現金流危機呢?柏文喜分析,一般開發和運營商貿市場項目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銷售去化的模式,會讓企業的現金流和財務狀況比較寬鬆,但是這些年商鋪存在着供給過剩的問題,如果位置不好或者是項目的主題不太好,可能會造成去化困難,威脅到公司的現金流。

柏文喜進一步表示,第二種是自持模式,在市場培育期,企業的壓力會比較大,在現金流轉正之前,需要企業高超財技和運作技巧,但很多自持商業物業的開發商,往往就死在這一階段。在債務壓力下,往往就需要引入戰略投資,或者進行權益性融資,如果不太順利,企業的財務風險就會急劇上升,甚至影響到現金流的安全。

關於如何處理債務問題,以及企業的發展規劃等,《華夏時報》記者已經將問題發送給五洲國際,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另外,五洲國際面臨的資金壓力是目前中小房企困境的一個縮影。尤其是在三道紅線之後,市場對企業的資金風險管控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柏文喜分析,企業要加大促銷的力度,加強銷售回款,優化和改善現金流。要控制負債水平,相對的縮減債權性融資,讓債務規模和結構回到健康的三道紅線的指標內。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