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規模較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
銀保監會近日發佈《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報告》指出,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風險較高的狹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39.14萬億元,較歷史峰值縮減了12萬億元。
《報告》指出,影子銀行不僅規模大幅壓縮,更重要的是經營開始變得規範,結構更加簡化,資本撥備開始計提,系統性風險隱患大爲減弱,同時也爲當前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各項金融政策措施騰挪出空間,特別是爲逆週期宏觀調控創造了有利條件。
《報告》將影子銀行的界定標準設定爲:金融信用中介活動處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信貸發放標準顯著低於銀行授信;業務結構複雜、層層嵌套和槓桿過高;信息披露不完整,透明度低;集中兌付壓力大,金融體系關聯性和風險傳染性高。其中,特徵更加顯著、風險程度更爲突出的產品和活動,設定爲狹義的影子銀行,主要包括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同業理財和投向非標債權及資管的銀行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網絡借貸P2P貸款和非股權私募基金。
《報告》指出,我國影子銀行積累時間長,存量風險較大,相當多金融機構仍然存在規模情結,各類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沒有被真正打破,“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尚未真正建立,部分高風險影子銀行可能借不當創新捲土重來。但也應看到,影子銀行不會消失,將和傳統金融體系長期共存,不同類型的影子銀行的作用和風險水平差異較大。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對影子銀行的持續監管體系。在此基礎上,推動影子銀行健康規範發展,降低其風險水平,使之成爲維護金融穩定的積極因素和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報告》指出,要嚴防反彈回潮,堅定不移地將整治影子銀行作爲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恆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同時聚焦突出問題和風險點,對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設立“禁區”,嚴禁多層嵌套投資、資金空轉、脫實向虛,結構複雜產品和業務死灰復燃,以及假創新和僞創新等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