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官員 務實坦率 張世坤啃硬骨頭 改革大連扛重責
此刻的大陸遼寧省大連市,少了南方氣候的悶熱感,反倒多了一點初秋的「舒服感」。大連金普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世坤,給外界的第一印象,正是這種感覺。「舒服感」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許有些奇怪,但對張世坤進行將近1個半小時的專訪,無庸置疑是在不迴避尖銳問題、務實的氛圍中度過。
現年58歲的張世坤,是遼寧當地人,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94年至96年曾赴德擔任高級訪問學者。精確地說,從1997年擔任大連高新技術園區管委會主任助理,直到2015年3月出任金普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其職涯發展歷程,就是一部金普新區發展史。
大陸官員職務異動頻繁,少有官員能夠一直待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而張世坤除了2011年擔任大連政法委書記、隨後出任大連市辦公廳主任直至2015年,其政治生涯幾乎都在大連金普新區度過。
或許正因爲如此,張世坤對金普新區不僅有特殊情感,談及新區建設更是如數家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金普新區的迅猛發展,並沒有讓張世坤感到可以鬆懈,反而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大陸改革開放38年,造就現在的景況,但再經過38年、甚至380年後,應該許給中國下一代什麼樣的經濟與生活型態?」訪問當天,不待記者提問,張世坤就率先拋出這個問題;他直言,下一波的經濟發展動力將來自創新驅動,而金普新區更需要在這個點上,下更大功夫。
推動創新需要的是大刀闊斧的魄力,這對學者出身的張世坤而言,卻絲毫不構成任何困難。他在任內推動金普新區行政體制改革,減少部會數朝向大部制發展,讓金普新區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領跑全大陸,這種敢於「啃硬骨頭」的作風,正是推動金普新區發展的幕後重要力量。
儘管張世坤對這方面的成就並未刻意強調,但從任何一個面向上來說,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其所需要展現的是強大的意志力與決心。
而大刀闊斧的改革背後,張世坤沒有忘記對於人、對於環境該抱有的「人文情懷」。金普新區全力發展之餘,仍然需要兼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金山、銀山不如青山」;在新區內,打造各式特色小鎮,統籌城鄉發展,更是基於一份「人文情懷」。
就在訪問接近尾聲之際,有問必答的張世坤再度詢問「還有無問題」?記者丟出這個問題:「大連與青島都是位於黃渤海經濟圈,也都是主打面向東北亞,打造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基地,那大連相較青島的優勢在哪裡?」
面對此一尖銳問題,張世坤並未「實問虛答」,反而開門見山地迴應,這着實顛覆一般外界對大陸官員的刻板印象。張世坤比較兩地優劣後也坦言:「大連這幾年的發展,確實有點不如青島,但直面問題後,更讓大連具有後發優勢。」
此外,因曾到過臺灣考察參訪,張世坤對於臺灣也有一份特殊感情,對兩地經貿交流更是大力支持。張世坤認爲,大陸早期的改革開放,曾經借鑑於臺灣經驗,如今兩岸民間經貿交流更應該緊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