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激增催生萬億健康險新市場 科技力量擊破痛點

(原標題:需求激增催生萬億健康險市場科技力量擊破痛點

新冠疫情之後,人們對於保險,尤其是健康險類需求猛增。根據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的最新財報數據,三季度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分別實現保費收入74.59億元及273.2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爲52.52%、45.44%,遠高於其他險種5.8%的增幅

根據2019年12月銀保監會等13部委發佈的《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意見》,未來六年,中國的商業健康保險要保持19%的年均增長率,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規模將超過兩萬億元,真正實現成爲中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支柱”之一。

疫情之後,個人用戶對於健康險的認知和購買願望也在提升,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2020年8月的調研,“大約80%的團險消費者表示,未來仍願意自主購買個人健康險產品。”該機構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健康險行業保費收入將從高速增長進入穩健狀態年增長率在15%~20%。”

健康險需求增長背後的深層次邏輯是什麼?善診創始人兼CEO吳竑興在近日舉辦的“陸家嘴再保險大會”健康險分論壇上表示,健康險行業“宏觀人口中觀政策微觀路徑”。

吳竑興分析稱,宏觀層面,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17%的老年人花掉了67%的醫療費用,這是健康險行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中觀層面,中國醫保政策的變化影響了整個醫保費用的花費比例,“百萬醫療”等險種能夠快速發展,得益於政策的支持;最後,在微觀層面應該找對路徑,“保險公司渠道和科技公司,都需要綜合考慮效率價值兩個座標,並從中找到最佳切入點。”他稱。

波士頓諮詢分析認爲,在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目前中國的健康管理業務發展還在探索階段,保險公司與其他健康管理服務提供方主要面臨三大發展困境,即缺乏有效數據支持效果分析、缺乏創新與差異化服務、缺乏聯動的健康管理。

不過,科技力量的介入可以解決這一難題。事實上,科技力量與傳統保險業的結合已逐漸進入“深水區”。據中保協統計數據,目前全國已經有61家保險公司與螞蟻保險、善診、微保等第三方科技公司和平臺合作,開展互聯網業務。2019年第三方平臺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619.8億元,同比增長63.3%,佔互聯網人身保險總規模保費的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