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一天不到大翻盤 蓋亞那終止臺灣辦公室!臺灣外交兩難 要面子或裡子

蓋亞那媒體The Guyana Chronicle | The Nation’s Paper,刊出外交國際合作部部長休.託德(右,Hugh Todd)週四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時代陳錫來(左)。重申與中國大陸外交關係持續遵守一中政策。(摘自蓋亞那The Guyana Chronicle 網頁

駐外館處遭打壓事件簿

臺灣能夠在南美洲東北要衝打下新據點,確實是可喜可賀的外交進展,第一線外交人員的努力絕對值得肯定。美中不足的是,民進黨政府不改其政治利益掛帥本性,呷緊弄破碗,付出的努力不但功虧一簣,更令人擔心的是,面對川普時代結束的新國際變局中美還在摸索新遊戲規則,臺灣應更嚴肅審慎應對,否則專挑對岸敏感神經,只會激起一次比一次更緊的緊箍咒,毀了臺灣開創外交舞臺良機

臺灣的國際處境艱困,要在非邦交國設立代表處相當不容易,駐處頭銜更是字字斟酌,雖然往往只能以「臺北」之名對外,但「裡子」重於「面子」的務實外交,卻能有效拓展雙邊的經濟、文化實質關係,甚至起到招牌上沒有的政治、外交功能

新國際情勢 應審慎應對

外交是兩岸的延伸,扁政府高舉烽火外交,雖然丟了9個邦交國,好歹也多了3個邦交國,而且還能基於意識形態,主動將駐巴林的「中華民國商務代表團」更名爲「臺灣駐巴林王國商務代表團」;馬政府走活路外交,任內僅有甘比亞一國斷交,而且大陸爲了證明不是自己惹的禍,還特地等到馬政府進入看守時期後纔跟甘比亞建交。

蔡政府執政後兩岸關係再度急轉直下,外交自然成了首當其衝的戰場,而大陸的軟、硬實力早已突飛猛進,更非扁時代可以比擬。蔡政府不僅丟掉了7個邦交國,就連非邦交國的代表處也跟着被迫更名,「中華民國」或是「臺灣」的招牌無一倖免。

北京紅線 壓力鍋破口

去年能夠以臺灣之名在索馬利蘭設立代表處,主要是因爲大陸與索馬利蘭沒有邦交,甚至根本不承認索馬利蘭爲獨立國家,再怎麼生氣也找不到施力點搞破壞。這一次找上的是大陸的30多年的老邦交國,開館的難度就不一樣了,如果是以臺北爲名設立辦公室,或許北京還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民進黨堅持以臺灣之名,那可絕對是踩到北京的紅線。

民進黨政府又着急於大內宣,臺灣辦公室還在初步運作階段就與美國駐蓋亞那大使館同步宣佈,生米還沒煮成熟飯就掀開鍋蓋,被北京找到施加壓力的破口。

如果能再有耐心一點、沉着一點,不要凡事盤算政治利益,等到蓋亞那的臺灣辦公室準備就緒,甚至是蓋亞那在臺灣的館舍也有了進度,臺蓋再攜手一起宣佈,而不是隻跟着美國的屁股走而看不清國際現實,或許今天就會是喜劇收場,不至於淪爲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