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蓋亞那臺灣辦公室幕後的真相

社論

美國拜登政府延續川普的強硬中國政策,和大陸之間的對立情勢未見緩和,部分美方人士臺海形勢感到悲觀,唯獨民進黨政府相信美中交惡有利於「抗中保臺」,全面聯美抗中」仍將是臺灣對外政策最高原則。只是在意識形態矇蔽下選擇性解讀美方立場,拒絕面對、考量大陸因素,將不會改善臺灣的安全環境;沒有實力後盾外交出擊無法達成具體突破。我國在蓋亞那設立「臺灣辦公室」一夕翻轉,固然是大陸的打壓,更是外交思維及決策錯誤導致的重大挫敗。

拜登總統就任後,國際社會及美國內部普遍期盼美國揚棄川普偏狹、歧視、躁進的外交作爲,維持與中國的「戰略競爭關係,但要跳脫全面對抗模式,在競爭中保有共存、合作空間;也希望美中關係裡最敏感的兩岸問題,可以迴歸維持現狀、和平穩定,並進行有意義的對話。《紐約時報專欄、《外交季刊專文智庫「蘭德公司」的分析都主張美國堅定承諾臺灣安全,但應低調、節制,避免在臺灣問題上攤牌、挑釁,降低引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但拜登就職前夕的美中博弈新回合佈局中,中美雙方都採取了攻擊性手式國務卿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財政部長葉倫都表達美國在各領域將繼續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國務院國安會及國防部也表達了「堅若磐石」的挺臺立場,保證提供臺灣足夠的自衛能力,並警告北京停止對臺灣的軍事、外交及經濟施壓。布林肯在電視訪問時更進一步指出,若中國對臺灣採取行動美國會確保軍事佈局能阻止中國大陸的侵略,所有選項都在美國的控制範圍內。

放任兩岸關係持續惡化

大陸也無絲毫軟化跡象,「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1日向拜登政府喊話,要求嚴守一中原則,尊重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與關切,停止插手香港、西藏、新疆等涉及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議題。美、中在臺海附近展示軍力動作不斷,日前大陸在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進行最大規模、多機種軍機擾臺行動,而美海軍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羣在同一時間經由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活動。美海軍飛彈驅逐艦「麥侃」號4日進行拜登政府上臺後的首度穿越臺灣海峽航行,臺海似乎又回到川普時期軍事對峙的動盪局面

拜登政府高姿態公開支持臺灣,令民進黨政府見獵心喜,許多綠營人士更因拜登遲遲沒有致電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而興奮,認爲大陸處於不利局面,是臺灣開展與拜登政府關係的「絕佳時刻」,這也暴露民進黨政策設計及決策過程的盲點

以當前華府政治氛圍及共和黨經常以「北京拜登」嘲諷他過去對大陸的軟弱態度,新上任的拜登必然強烈攻擊大陸「對內壓制、對外獨斷」來杜悠悠之口,而選擇大陸視爲核心利益的臺灣能達到最大效果。但拜登政府並非毫無選擇地反中,國務院日前重申美國「一中政策」,而所謂提供臺灣足夠的自衛能力仍保有一貫的「戰略模糊」。另外,前國務卿蓬佩奧卸任前宣佈國務院美臺交往準則失效和國安會提前解密「美國印太戰略架構」,拜登政府對這些涉及臺美關係發展的關鍵且高度敏感的具體措施尚未做出任何決定。

由於一面倒向美國及意識形態的限制,民進黨政府的決策刻意忽視或拒絕承認大陸的實力與影響力。今天拜登政府都承認美國無法單獨因應中國的挑戰,必須透過國內重建、結合盟邦與夥伴合作等多重手段,建構所謂的「實力地位」,臺灣卻孤注一擲完全寄望美國,放任兩岸關係惡化於不顧。事實上,拜登面對的是難以收拾的「殘局」,如要說服理念一致的歐盟重建「跨大西洋聯盟」,共同對抗大陸,他就會遭遇相當的阻力,所謂的「民主高峰會」或是「反中同盟」更是難以推動。

臺灣當前外交困境縮影

美中對抗已非冷戰時期單純的政治、軍事競爭,美國已不再享有後冷戰時期的主宰優勢,「地緣經濟」的考量甚至超越「地緣政治」,信仰價值與國家利益密不可分,「與大陸經濟脫鉤」只會造成更大負作用,這也是絕大多數國家不願在美中強權競爭中選邊的主因,但臺灣仍拒絕認清這個事實。

美國的堅定支持與友誼是臺灣對外關係的重要基礎,也是臺灣拓展國際空間最大助力之一,在美國熱烈歡迎下,臺灣試圖在蓋亞那設立「臺灣辦公室」,卻功虧一簣,終究無法抗衡大陸的壓力,可說是臺灣當前外交困境的縮影。中華民國的尊嚴再度受到踐踏,除了譴責大陸之外,難道國家領導人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或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