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呈現嶄新圖景——訪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

“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近些年,我國文藝創作呈現出哪些新趨勢?文藝事業發展取得了哪些豐碩成果?在文化扶貧、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有哪些新的經驗?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

“以人民爲中心”成爲文藝創作的生命線

記者:“十三五”以來,文藝創作呈現出哪些新特點

潘魯生:“十三五”時期,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將“以人民爲中心”作爲文藝創作的生命線。在創作方面,從人民羣衆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真情實感中尋找主題、選擇視角、塑造典型,自覺把握人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點、新趨勢,深入探究人民羣衆藝術需求的新規律、新變化,深刻展現人民羣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昂揚向上、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和精神風貌。在文藝服務方面,中國文聯通過文藝支教、培訓等文藝惠民活動,把豐富的文化食糧和文藝工作者的誠心誠意帶給基層老百姓,實現文化精準扶貧。此外,建立起掛職鍛鍊、雙向交流等多種途徑的工作機制,確保了文藝工作者下得去、扎得住。

整體上看,這一時期文藝創作走出了“唯市場化”的誤區,擺脫了過度模仿西方風格、“唯西洋化”的傾向,扭轉了脫離生活、“浮萍化”的傾向,發展了彰顯中華美學精神、突出民族風格的藝術門類,涌現出一批深刻反映時代歷史鉅變、描繪時代精神圖譜、勇於回答時代課題的優秀作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記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基本形成”是“十三五”期間文化改革發展的目標之一,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潘魯生:“十三五”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在重大課題攻關及基礎理論研究國民教育及社會文化普及、社會各領域傳承與應用轉化實踐等方面取得了標誌性成果,並且許多成果還在持續推進和發展。

在轉化創新方面,中國文聯和各團體會員加大對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戲曲曲藝雜技等傳統藝術的扶持與發展力度,推動形成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藝術創作者積極在創作中大力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出現了許多以優秀傳統文化爲基礎和內容源泉、叫好又叫座的文藝作品,如持續熱播的文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電影《大聖歸來》《哪吒》等。

在傳承振興民族民間文化、保護髮展傳統工藝方面,以《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兩大出版工程爲着力點,進一步凝聚了“培根鑄魂、守正創新”的精神力量。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首批12個示範捲成果涉及神話、史詩、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長詩、民間說唱、民間小戲、諺語、謎語、俗語和民間文學理論12個門類,共計1200萬字。《中國民間工藝集成》的編纂出版,對長期處於自發和散佚狀態的民間工藝進行了系統的輯錄,也是對當下民間工藝存量和狀態的全面梳理。此外,越來越多的青年手工藝羣體展現出對傳統手工藝的認同,並將其作爲職業選擇。他們身上體現出強烈的設計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互聯網操作經驗和國際化視野,爲信息化時代傳統手工藝突破發展積聚了力量。

文化扶貧推動鄉村振興

記者:“十三五”以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扶貧相結合的效果如何?有哪些成功的探索案例

潘魯生:從農村手工藝的角度看,國家從推進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鼓勵設計下鄉、推動全域旅遊等多個角度出臺一系列政策,培養了一批具有鄉土情懷,紮根農村、服務農村的“能人”,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中國文聯通過進一步開展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城鎮化進程中民族傳統工藝美術現狀與發展”研究,面向全國不同發展水平地區尋找因地制宜、多元化的手藝脫貧之路。就此調研了全國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深入走訪民族貧困地區,拜訪民族手工藝人,對民族貧困地區依託傳統工藝開展精準扶貧進行了摸底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進一步就手工藝扶貧建立了因人因地選擇合理模式精準施策的案例數據庫,並展開經驗和理論研究。比如,原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雲南紅河州元陽縣,該地具有特色鮮明的梯田生態景觀,通過少數民族刺繡工藝與梯田生態旅遊融合發展,爲當地百姓脫貧致富提供了重要途徑。像這樣從傳統文化資源着手,從生產生活實際出發,發揮民間文藝資源的創造性稟賦,將民間手工藝等具有生產性質和市場潛質的文化內容作爲生態的、和諧的、幸福的發展範式,很好地實現了文化傳承、產業發展和文化富民的多元作用。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成果豐碩

記者:“十三五”以來,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經驗?

潘魯生:近年來,文藝界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了中國當代文藝名家名作譯介工程、“今日中國”藝術周、中國—歐盟文化藝術節、“藝術心橋”系列展演等重點項目,以及“絲路與世界文明”北京美術雙年展、“一帶一路”電影周、絲路曲藝行、“一帶一路”中國舞蹈合作論壇和美麗中國——世界攝影展、中韓日戲劇節、巴黎中國曲藝節、中日詩書交流展等品牌活動,對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更多優秀文藝作品走向世界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以中國民藝博物館40年館藏爲基礎出版的“中國民藝館叢書,是一套關於中華民藝的大型圖書文獻。叢書從生活器物入手,用“圖說”館藏的形式,展示了中國農耕時代的民間造物藝術和生活圖景。目前,已輸出了韓語波蘭語、英語等外文版權,由此就中國民藝的生活美學價值、中國民間工匠的智慧創造和精神世界、民藝與生活的認知體系等展開文化的對話與交流。(記者 李笑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