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資源的多元化開發路徑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李錦芳調查廣東吳川吉兆話。資料圖片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簡稱“語保工程”)正面臨如何開展語言資源開發應用等後續任務,需要科學頂層規劃,並確定合理有效的實施方案。筆者認爲有以下思路:

社會化

社會化是語保工程的重要定位之一,這種定位有其深刻的動因社會效益在語保工程一期初露其一舉多功之實效:黨和政府“保護傳承方言文化”“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政策在民族地區甚至偏遠村落、山寨和牧區得到了進一步宣傳。一些發音合作人的積極參與,保障了調研的順利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語保工程人力不足,且時間緊、任務重的難題。參與課題實施人員覆蓋地域廣、涉及語種多、來源廣泛,形成了若干技術過硬、態度嚴肅、學風嚴謹的語保團隊,涌現了一批兼具優秀品格、專業素養的優秀語保人。他們是語言資源保護與開發應用的生力軍

今後在社會化的理念之下,語保工程可以用多種開放的方式,吸引更多母語人和熱衷於語言資源保護及開發應用的社會人士關注並參與到語保工作中來。如以多媒體平臺形式,讓母語人積極參與,充當監督員校對員,對上述工作予以校正和補充完善。此外,通過建立微博或者微信公衆號,將收集到的傳統故事音頻,上傳至平臺上,並以互動的形式與母語人保持聯繫和溝通,同時以此開放的形式激發母語人的參與積極性並提供更多的語料資源,保證語言資源庫得以不斷擴展。

智能化

語言資源的開發應用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僅語料的標音、翻譯、標註等工作,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因此,語保工程尤其是“後語保”時期,應充分利用當今飛速發展互聯網和迅猛發展的通信技術爲語言資源的保護及開發應用提供必要條件。簡言之,語言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共享現代科技和互聯網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和先進手段。

如通過新媒體、手機軟件等助力語言資源的開發利用;編撰各種音像同步、圖文聲並茂、多語言對照的教材、數字詞典、手機詞典等;開放目標語言的數字化信息音視頻資料,爲需求方提供各種服務;構建內容涵蓋民族學人類學、語言學宗教學教育學、文化學、旅遊學等多行業的領域知識圖譜,實現多領域多學科知識多維度關聯與信息共享,滿足於相關領域的不同需求;開展諸如自然語言理解、人工智能、智慧系統建設等特定語言服務產品的研發及其成果也將反哺少數民族語言資源的開發應用事業。

爲實現語言資源庫的持續有效增長,使其成爲國內甚至國際上也稱得上真正的包羅萬象的持久發展的百科全書般的數據庫,必須始終堅持規範化、標準化工作常態化的重要原則和立場,以保障所有後續陸續入庫的語料資源全部達標。同時,還需堅持規範與標準先行,開發與應用在後的原則,並在正式展開開發應用前進行試點工作,已檢驗制定的各種規範和標準是否適合實際情況。規範化、標準化工作是建立在語保工程原有的規範和要求的基礎之上的沿襲和補充完善,而不是另起爐竈重新制定的規範和標準。

國際化

語保工程的實施,爲更好地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華民族共同體作出了特殊貢獻。2018年10月在湖南長沙召開的世界語保大會及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發表的“嶽麓宣言”,標誌着世界語言資源保護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形成了新的維護世界性語言文化多樣性之“中國波”,也必將加快我國各民族語言資源保護的國際化步伐。

我國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人類文化多樣性國際公約簽約國之一,理應在維護語言文化多樣性方面走在前列,並佔據應有的領地,爭取國際舞臺學術研究的話語權。我們在所獲得語言資源保護基礎上的開發應用將爲我國培育和儲備更多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多語言人才,也將服務於國家經濟強國、文化強國、互聯網+戰略。

近年來,我國學者提出了“一帶一路,語言鋪路”的口號。實際上,國內已有多所高校響應國家非通用語外語語種人才培養的號召,開設“一帶一路”非通用語或小語種語言課程,旨在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語言支持。

(作者:丁石慶,系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