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香蕉養大的孩子 黃榮炫 青春還鄉再造黃金歲月

集集蕉農黃榮炫領導全家地方振興山蕉產業文化。(集元果提供)

黃榮炫是第四代蕉農,滿腔熱忱想復興集集的山蕉文化。他表示,山蕉造就了集集小鎮,集集曾經輝煌過,在五、六零年代的鼎盛時期,臺灣蕉在日本市佔率達9成,「誰想得到現在只剩1%」。

「我是香蕉養大的孩子!」52年次的黃榮炫不滿足於傳承家族事業,還期盼發揚光大,不計成本設立歷史文化館觀光工廠,忙碌的程度太太林幸宜忍不住抱怨他「愛香蕉比愛家人多」。他說,「我念的是電機,可是一點都不搭嘎」,所以就回到家鄉種蕉

黃榮炫一說起集集山蕉的歷史便欲罷不能。他說,集集可說是臺灣香蕉的起源地,從前外銷日本的多是中部蕉,鼎盛時期幾乎家家戶戶都種,當時男性平均一天薪資23元,女性18元,山蕉100公斤即可賣600至1000元,光一個小鎮就有8間酒家,足見其繁華程度,「我想把集集山蕉的黃金歲月保存下來,讓更多人知道。」

回顧當年九二一地震,黃榮炫說,當時所有香蕉都運不出來,包括他們自己在內有十戶人家無家可歸,於是讓大家借宿在農園鐵皮屋。他說,這場世紀災難讓集集「打斷筋骨顛倒勇」,蕉農齊心協力,透過合作社改善產銷過程,減少中盤商剝削。

目前集集有400多戶蕉農,以前70多歲老農不少,最近幾年有些青年返鄉,加上蕉價看漲使得一些原種檳榔農民改種香蕉。黃榮炫對兒女回家一起打拚非常開心,肯定他們對家庭和家鄉作出的貢獻,「農產品價值波動大,收益不穩定,年輕人回鄉不容易。」

黃榮炫認爲,香蕉一旦滯銷農糧署花錢收購做堆肥、當飼料,「這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他一直建議應拓展加工,用加工來延長農產品的生命週期

黃榮炫指出,臺灣蕉外銷主要對手是菲律賓,菲律賓蕉量價低,在日本只有老一輩纔會特別鍾愛臺灣蕉,所以他對外銷日本不樂觀,除要用技巧征服日本市場,更重要是開闢其他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