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鹹水雞、義大利麪變儒家菜 議員痛批另類霸凌
臺北市政府耗費570萬元推廣儒家菜,希望帶動臺北孔廟的觀光熱潮,但令人納悶的是,怎麼連鹹水雞、義大利麪都變成了儒家菜呢?北市議員吳思瑤12日痛批市府推廣成效不彰,不僅吃不到全套儒家菜,許多菜色還硬冠上儒家菜名,根本就與儒家精神扯不上邊。 市府則說,只要食材符合典故就算儒家菜。
▲北市府大手筆推動的儒家菜,現在卻被踢爆很多都是毫不相關卻被硬湊出來的料理。(圖/取自臺北市文化局網站)
臺北市政府大手筆推動「臺北市孔廟歷史城區觀光再生計劃」,總共向中央爭取到3億元補助,另外又自行編列7億元願算,再從其中撥出570萬元推廣儒家菜,考據、研發儒家菜譜、器皿、服裝及餐廳氛圍。該計劃於今年6月發表全套菜色後正式起跑,目前臺北市已有32家餐廳加入行列。
不過,吳思瑤卻爆料,日前她到合作的圓山大飯店想要吃儒家菜時,卻碰了閉門羹,原來是菜色已經下架了。經過她後續追蹤,才發現有4家配合餐廳已經下架,而目前有提供儒家菜的32家餐廳、小吃店則是穿鑿附會,硬將在地小吃鹹水雞稱爲「關市之雞」,連粉肝、嘴邊肉甚至韓式泡菜肉絲炒麪,都搖身一變成爲「 陽貨饋豚」,根本就是「大中國思想侵犯飲食文化。」的另類霸凌。
對此,觀光局迴應,目前尚未有業者通報已將儒家菜下架的消息,他們將前往瞭解狀況。觀光局官員強調,爲了讓商家自由變化以呈現自家手藝,所以無論何種菜系,只要與「臺北儒家菜」的典故與食材符合,店家就可以推出自己發想的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