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了《百年孤獨》裡的馬孔多
文/圖 紅旗手
即使少有人能讀完《百年孤獨》,所有人似乎也能記住這個開頭: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裡雷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牀裡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
書中的馬孔多是真實存在的,位於哥倫比亞北部,現實世界裡叫做阿拉卡塔卡。馬爾克斯出生在這裡,童年和少年都在這裡度過,對他而言故鄉更像是一種漂浮婉轉的氛圍,這種神秘魔幻的印記被帶入了他的一生。
我選擇略過了更爲有名的波哥大和麥德林,從巴蘭基亞搭車去了阿拉卡塔卡。
只是作爲馬爾克斯的“骨肉皮”,一定要去看看他的故居,而最後對故居沒什麼記憶,反而對小鎮那種“異世界”的氣氛魂牽夢縈。
哥倫比亞和大多數南美洲國家一樣,完全沒有邏輯。比如公交車隨叫隨停隨下,地鐵少見,連你想坐大巴去周邊城市,都不知道車站在哪兒。最後我們找到的車站,是一個小賣部。門口只躺了一隻張嘴哈氣的老狗。工作人員不見人影。
路人跟我們說這裡發車沒有時間點,甚至你也不知道今天有沒有車要去你的目的地,也不用提前買票,同時也沒有人賣票,只要看見車上掛了牌子你就直接跳上去就好。
作爲一個亞洲人,剛下車我就被40度的烈日鎮住了,蹲在一棵樹下死活不肯走。北京的紫外線指數通常是4,夏季最熱的時候會達到7,而這裡每天都是15的最高值。而且雖然這裡已經不止二十戶人家了,但仍然房屋稀疏,道路上沒有任何遮擋物。難怪從南部首都來到這裡,人們的皮膚已經從白變成了棕黑色。
我們在大街小巷溜達,路過陽光下閃爍的河邊,小孩子赤裸着身體在裡面游泳,成人們在岸上跳舞和啤酒,一邊放着吵鬧的拉美音樂。
酒吧裡的人們對我吆喝着,“過來過來,請你喝啤酒”,一個大叔直接起身給我們跳了一段舞,旁邊的人說“這可是全哥倫比亞的跳舞冠軍哦”。
然後我們去了旁邊的小賣部買五毛錢一袋的冰水,老闆有兩個沉默的小孩,我站在一邊悄悄地打量她。姐姐和弟弟都長得很美,男孩子光腳踢足球,女孩子都是大胸長腿翹臀,渾然天成的好看,好看得有點兒野蠻。越是貧窮原始的地方,小孩子的笑容就越甜。想不起來多久沒見過這種清澈含羞的眼睛了。
要走的時候,那兩個小孩主動提出要帶我們去找馬爾克斯故居,他們尤其害羞,Dada 時不時問他們“這裡有沒有像姐姐一樣的亞洲人來過啊?你們讀過馬爾克斯嗎?”兩個人只是羞澀地搖頭。
女孩子指了指旁邊的火車站,說這裡就是書裡的地方,發生過香蕉大屠殺。那時剛好有火車經過,女孩子坐在芭蕉葉的陰影裡,她的睫毛下面也有一小塊陰影,有種不知道從哪兒來的破碎的心碎,真是好看得讓人覺得命運殘忍。
到了馬爾克斯故居已經是下午了,可能因爲真的很少遊客到這裡來,故居下午兩點就關門了,門衛好心給我們開了門,“看了快點出來哦”。還有和墨西哥的Frida藍屋完全不一樣,明明以馬爾克斯爲噱頭,這裡卻沒有任何購物區域。
這是一個非常小也非常親密的小鎮,似乎誰都認識誰。
晚上我們去外面逛,小鎮的中心只有一條街和一個街心花園,坐滿了戀愛的情侶和乘涼的三口之家。我們發現了可能是全鎮唯一一家迪斯科,又是那種震耳欲聾的拉美音樂。全世界的年輕人都一樣朋克,女孩兒露着腰扭屁股,男孩兒喝醉了一邊跑一邊尖叫。
街邊也有商店和小攤販,物價比起波哥大來也是奇低。有一家是賣動物的各種器官的,油炸之後撒上美乃滋或者番茄醬,記得有牛的乳頭……因爲獵奇我們還買了一盤吃,最後都餵給了流浪狗……但很推薦在這裡喝果汁、奶昔,便宜大碗還特別天然。
第二天我們搭車回巴蘭基亞,也是差不多的遭遇,這次變成了在出了鎮子外的大路上等車。和一羣進城趕集的大媽和叔叔們一起坐在涼亭裡。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寫過,“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強烈的日照,亮晶晶的河面,在水裡玩球的小孩,岸上跳舞的成年人和震耳欲聾的拉丁美洲音樂,12塊錢一晚的破舊賓館,夏夜用木瓢舀水沐浴的少女……太美了,久久不能忘。Aracataca,這是我記得它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