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數學總考不好?藏20年的真心話:學習偏執症候羣
●作者/灰狼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只要說到數學,就立刻想起不好的回憶。數學往往意味着「很低的成績」、「家人的責怪」、「麻煩的補考與補習班」以及「同學的比較與炫耀」。對許多人來說,高中畢業就是一種解脫,再也遇不到數學,就是人生的最高峰。
俗話說,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幹掉數學最好的方法,就是再也不要上到數學課,是吧。
纔怪。
雖然已經大學畢業快10年了,但是關於「數學成績不好」這件事,始終讓我耿耿於懷。我並不覺得自己頭腦比別人差(不對,是比別人好…至少在某些方面),但是在國中、高中期間,我的數學成績不理想卻是事實。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種「數學恐懼症」是如何發生的?
很少人注意到的「學習偏執症候羣」
由於我不是研究生,所以以下的這些內容,純粹是我的經驗談,並沒有任何質化、量化的參考依據,信不信由你。
就我的情況來說,無論是小時候的我還是現在的我,都有一種「學習偏執症候羣」。怎麼說呢,這有點像是學習上的強迫症。強迫症是什麼?不斷的重複做同一個動作、不斷的洗手,不斷的重複檢查門有沒有鎖,不斷的把物品排列整齊(稍稍歪掉都無法接受),不斷的計算樓梯有幾階,算完又重新再算一次,是爲了什麼?
相信有強迫症的人都同意:是爲了心安,是爲了掌握人生,是對於未知世界的擔心受怕,是爲了彌補心中那無比強烈的不滿足,以及不公平(所以左邊摸了一下,右邊也一定要摸回來)。
或許是成長背景的緣故,我從小就有強迫症,直到現在依舊還有(只是比較輕微)。而關於「數學」的學習,我必須說,我認爲與強迫症息息相關。
學習偏執症候羣,在這邊我給它的定義是:無法接受「未親自重複驗證」的資訊,無法接受「沒有從根本理解的知識」。換句話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於有「學習偏執症候羣」的人而言,是完全無法接受的。打從內心就拒絕接受,拒絕吸收,當然更拒絕舉一反三。
例如:
你知道梯形的面積算法,是「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但是爲什麼呢?
你知道sin2θ=2sinθcosθ,但是爲什麼呢?
爲什麼呢?
這就像許多小小孩,喜歡無窮盡的問爸媽:地球的外面是什麼啊?宇宙的外面是什麼啊?宇宙有多大啊?爲什麼宇宙會出現啊?黑洞的裡面是什麼啊?爲什麼啊?
就算是在中文領域也一樣:
「沸沸湯湯」是什麼意思啊?(水勢盛大的樣子,後來比喻成各種嘈雜、盛大的情況,最早出自《山海經》。後來《水滸傳》施耐庵誤寫爲「沸沸揚揚」,從此很多人就用「揚揚」了。中文是活的,所以已經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但是真正最早的出處,是《山海經》的「沸沸湯湯」。)
「不能自已」是什麼意思啊?(無法自己停止的意思,「自」是自己,「已」是停止。開心得不能自已,指的是開心得無法自己停止。後來許多人誤寫爲「不能自己」就是錯誤用法,硬解釋爲「無法做自己」也不是太通順。)
相信看到這邊,有些人已經感到厭煩了。是的,對於大部分沒有「學習偏執症候羣」的人而言,學習是無需打破砂鍋問到底的。
科學知識?科學家告訴你了,就信唄。
對許多人來說,「片面、片段」的知識,大腦是可以接受的,也可以用來應付考試,成績往往也還不錯。但是對於有學習偏執症候羣的人而言,沒有刨根究柢就無法接受、很難受。
(例如這邊我就無法接受「刨根究底」的寫法,儘管二者都通用了。《說文解字》:「柢,木根也。」如:「根深柢固」。《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蟠木根柢,輪囷離詭,而爲萬乘器者。」換句話說,「柢」纔是最根本、最原始的用法,而不是「底」。)
由於無法接受「不求甚解」的學習方式,像我這類人,在臺灣的教育環境下就會非常痛苦。上兩堂課就要考試,考試就要比分數,還要帶回家給家長簽名(國中時)。你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慢慢詢問、慢慢思考,甚至老師自己也沒追根究柢的去理解「公式背後的原理」。因此,在這方面的學習註定要落空,無法獲得滿足,也無法獲得足夠的時間慢慢推敲思考。
接下來的事情,你我都很熟悉了:因爲沒學好,所以考不好;因爲考不好,所以被責罵、被懲罰、甚至捱打,讓人對數學產生下意識的厭惡。
然後呢?家長一急,再送小孩去補習班,強迫學習更多一知半解的片面知識,考更多試,(昧着良心)寫更多題目,(昧着良心)欺騙自己有在學習,結果期末考一樣爆炸,繼續被責罵,繼續被懲罰,繼續捱打,再加上浪費爸媽辛苦錢的內疚 …。
知道自己有學習偏執症候羣了,然後呢?
說了這麼多,解方在哪裡啊?都說臺灣不缺提出問題的人,太缺解決問題的方法。無論你是學生還是家長,發現自己跟我一樣無法接受「不求甚解的知識」時,試試看以下做法。不一定有用,但值得試試看:
一、讓玩樂更有效率,減少浪費掉的時間,多花點時間在「剛學完的當天晚上思考」。你要做的,就是從最根本的「爲什麼」思考起,把你所有的「爲什麼」在學完的當天用筆記(或任何你習慣的方式)記下。越白癡、越基本的「爲什麼」,就越重要;你很可能會發現,看似基本的爲什麼,多數人都答不上來。
隔天,直接問老師。這個「爲什麼」將成爲你數學好或不好的轉捩點,並且一旦錯過機會,就很難回頭了,你很大機率數學會就這麼一直爛下去。
二、試着拿你的那些「十萬個爲什麼」問同學,你很快就能發現哪些人是不求甚解的(考試能答對就好啦!問那麼多幹嘛!)以及哪些人是真的從根本思考起的。
多多跟那些學習紮實的人請教詢問,會有大收穫!對你們二人來說都能學到很多。至於那些片面學習的同學,也沒有不好,只是他們的學習方式不適合你罷了。
三、如果你的老師或爸媽,拿你的成績爲難你,你就拿這份「爲什麼」清單頂撞回去,讓他們理解你的問題在哪,能不能從「根本」層面幫上你的忙。
四、記得厚臉皮一點。你的學習偏執症候羣,會導致你的學習速度比別人慢2倍、3倍,甚至4倍、5倍,你一直提問一定會讓別人覺得厭煩,甚至是你的老師;但是你一旦學會了,就比誰都要紮實,並且忘不太掉。這是你的優勢,你需要厚積而薄發,你是少林派,不是華山派。
五、看破成績,成績就是狗屁,不要爛過頭都還好。好啦,我知道這是嘴炮,不在意成績的人根本也不會看這篇就是了。
我自己的經驗是,那些你「從根本學起」的知識,出了社會都有大用!他會形塑你的人格以及自信。那些不求甚解的學習者,儘管考試成績可能不錯,但是除非他某一天自行開竅了,否則都如無根浮萍,學多少忘多少,出了社會也忘得差不多了。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到你,無論你還是不是學生身份。瞭解自己的學習特色,以及對你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無論何時開始學習,都大有幫助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