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丨生態移民村裡的深情祝福
天天學習唐古拉山鎮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2004年以前,在這片美麗卻險峻的高原上生活着的藏族同胞,幾乎與外界隔絕,他們很少走出大山,還按照傳統的遊牧方式生活。
深居高原、交通不便,村民們想把牧養的牛羊賣個好價錢都難。一隻羊換2箱方便麪;一頭母牛換4袋面……在平原地區,這是難以想象的交易,但在很少有車輛到達的高原腹地,卻是村民們當時面臨的現實。
比這更讓人揪心的,是生病。從這裡外出,往返一趟加上中間耽擱的時間,要六七天。曾有人得了闌尾穿孔,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不幸去世。
還有一種危機也在時刻威脅着唐古拉山鎮的村民們。遊牧生產讓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日益脆弱,同一片草場能養活的犛牛,短短二三十年就銳減了四分之三。與此同時,旱澇交替、鼠害連年也給村民發展畜牧增添了困難。
重重大山的阻隔、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制約着唐古拉山鎮的發展。爲改善村民生活、保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唐古拉山鎮的6個村子128戶村民從2004年開始生態搬遷,他們的新家園坐落在400多公里外的格爾木市南郊,被命名爲長江源村。
這個生態移民新村裡,座座小樓拔地而起,基礎設施建設齊備,村容村貌也很整潔。迎接藏族同胞們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
然而,下山容易安置難。儘管當地政府嘗試了興辦藏毯加工廠、開發種養殖項目等,但對剛搬遷到城郊的藏族同胞而言,工廠生產難以馬上適應,農作物種植經驗也不是片刻就能掌握的。他們一沒有技能,二沒有知識,即便打零工,一天也只能掙四五十塊錢,還不是天天有活幹。
直到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長江源村藏族同胞面臨的難題才得以有效解決。
天天學習丨生態移民村裡的深情祝福(來源:視頻綜合)
2016年8月22日,對長江源村的藏族同胞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村裡調研指導。
“我來看你們。”總書記一下車就說的這句話,讓村民們倍感親切。
哈達、切瑪、青稞酒,長江源村的藏族同胞用最隆重的禮儀,表達對總書記最熱烈的歡迎。
村民對搬遷安置的房子滿不滿意,生態獎補政策有沒有落實到位,孩子是不是就近入學,村民能不能看得起病……在村民申格家,總書記問得最多的,是長江源村藏族同胞搬遷後的生計問題。
聽到申格連聲“滿意”的回答,看到申格家的草原證,又聽說他們光承包草原拿到的獎補就有14萬,再環顧申格家裡的佈置,總書記欣慰地說:“這就算富裕生活。”
“我們的夢已經實現了,我們現在已經脫貧了。”有村民這樣向總書記彙報。
“你們的幸福生活還長着呢。”總書記深情祝福他們,“希望你們健康地生活,健康長壽。”
“扎西德勒!”看到總書記結束調研將要離開村子,長江源村的村民們依依不捨。他們聚在一起,揮舞着潔白的哈達,向總書記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爲了讓藏族同胞搬得出、穩得住,能順利融入新村生活,並實現安居樂業、長遠發展,當地黨委和政府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把黨和政府的溫暖一一落實到藏族同胞的心坎上:確權發證、兌現草原獎補政策,爲長江源村村民送來致富“敲門磚”;硬化村裡的道路、改造天然氣和供水管網、建成衛生室和敬老院、將學校開在村民家門口,一系列配套設施建設,讓村民過上便捷生活;舉辦技能培訓班、提供就業信息和服務,爲村民解決就業難題,“扶上馬”再“送一程”。
一幅向着富裕、美好生活奮進的壯麗圖卷,在格爾木的南郊徐徐鋪開。
2017年,長江源村正式脫貧摘帽;2019年,長江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7萬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都達到100%;2020年,全村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孩子們的畢業率、升學率達到“雙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