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向着文化強國紮實邁進
駿馬奔騰春色麗,豔陽照耀歲華新。在新的一年,我們背起行囊出發,揹包裡既有2020年的滿滿回憶,也有對2021的熱切期盼。
卻顧所來徑,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疫情面前,我們看到的不僅有白衣執甲的逆行戰士、無私無畏的解放軍和公安民警、堅守崗位的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爭分奪秒研製疫苗的科學家,還有無數以筆爲援的文藝工作者。逆行武漢的報告文學作家,將抗疫前線的所見所聞用文字第一時間傳遞給讀者;深入武漢定點醫院、隔離病房的攝影家用66天時間爲4.2萬餘名白衣天使造像,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一首《武漢伢》更是唱出了大江南北的人們共同的心聲……樸實的文字、生動的畫面、高亢的歌喉、動人的表演,凝聚起戰疫必勝的決心,定格下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瞬間。
回顧過去一年,“雲”是當之無愧的關鍵詞。雖然不少線下文化活動按下暫停鍵,但人們發現,雲演出、雲錄製、雲直播、雲展覽、雲綜藝、雲閱讀卻是精彩無限。不論線上演出、影視劇展播,還是非遺直播、雲遊博物館、雲遊出版社以及線上公共課、有聲書、雲講座,“互聯網+文化”生機勃勃。在疫情這次大考面前,文藝工作者和文化產業從業者積極擁抱數字時代,推動文化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不少新鮮有趣又彰顯文化底蘊的線上文藝新形式。通過有效提供線上公共文化服務,不僅滿足了疫情期間大衆的文化需求,更讓雲直播、雲看展、雲學習等成爲新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爲文化產業數字化積累了寶貴經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推進文化產業“上雲用數賦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過去一年,國產遊戲深耕傳統文化,在寓教於樂中傳播中華文化;網絡小說精耕細作成趨勢,“走出去”表現搶眼;文創產品花樣翻新,市場規模日益擴大;IP改編如火如荼,版權經濟迎來發展新局面;相關法律法規日益健全,爲文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我們正向着文化強國的目標堅實邁進。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也是時代忠實的記錄者。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看到,廣大文藝工作者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記錄下這偉大壯舉和歷史進程。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抗擊疫情等主題,全國國有文藝院團創排了4000餘部優秀現實題材作品;電視連續劇《花繁葉茂》《最美的鄉村》、紀錄片《脫貧大決戰》《落地生根》等引發廣泛關注;中國作協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圓滿完成,25位作家用文字鐫刻下雪域高原、南疆大漠、中原大地的脫貧故事……在紮根基層的過程中,他們也感受到鄉村實實在在的變化。農家書屋、露天戲臺、鄉村文化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正向零門檻、均等化、普惠制深入發展,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一些藝術家深入鄉村,或是幫助村民開展藝術創作,將扶貧與扶智相結合;或是用藝術設計改善村容村貌,賦彩美麗鄉村;或是協助開發手工藝文創產品,打通銷售渠道,用藝術的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新的一年裡,億萬人民正勠力同心、整裝待發,向着文化強國的美好願景邁出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