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混搭神廟 鐮村裡福德祠有東洋味

金陵祠擁有日式鳥居牌樓正殿六角形建築屋頂立面仿地藏王菩薩五方佛帽,是傳統道教信仰融合佛教與東洋色彩的廟宇。(王文吉攝)

金陵祠正殿是六角形,屋頂立面仿地藏王菩薩五方佛帽,與傳統燕尾翹脊有別。(王文吉攝)

金陵祠土地公廟的鳥居藏在林蔭間,刻有「湖光天遠」四字,地方人士推敲,應是做爲牌樓用途。(王文吉攝)

中大河裡福德祠國際競圖東洋味,引發爭議,其實,豐原早有3座異國風格的福德祠,分別有巴洛克式立面及日式鳥居,皆建於日據時期,當時被視爲衝突前衛,經歲月洗煉交融,現在看來毫無違和感。鐮村長林隆源說,歷史背景或各地風情不同,土地公廟不一定要囿於傳統,有特色更吸引人。

進入鐮村路271巷,穿過狹小農路,林蔭間有座鳥居,上頭刻有「湖光天遠」四字,左右兩旁還有昭和時期流行的雪見形石燈籠,令人意外的這不是神社遺址,而是臺灣四處可見的福德祠,鐮村社區發展協會前總幹事林格充推測,鳥居建於日據時期,應是做爲牌樓用途。

「鐮村活字典」林格充化身導覽志工,他表示,金陵祠坐落於聚落中央,爲早期進出社區要道,因而地方仕紳選在此地建廟;他並指着廟宇建築解密「正殿是六角形,屋頂立面仿地藏王菩薩五方佛帽,與傳統燕尾翹脊有別。」

另座華麗獨幟的後山腳福德祠,位在鐮村路107巷風水寶地「象鼻脈」,建於民國21年。林格充說,拜亭立面爲巴洛克式,正殿爲閩南厝身,而廟後「化胎」又屬客家式,顯見莊內是客家移民;因地方仕紳接觸新潮思想,引進外來文化,廟宇不用剪黏、交趾裝飾牆柱多以西式水泥洗石建造,古樸又華麗獨具

莊尾的金古祠則爲閩式建築,外觀極似煙樓上方的小閣樓廟前鳥居牌樓有當時豐原郡守宗藤大陸所提「自力更生」4字勉勵信衆。鐮村裡長林隆源說,當地早年盛產甘蔗菸葉經濟作物,稱做「金谷」,地方仕紳發跡後,爲回饋鄉里,捐建極其華麗的福德祠,建築樣式就當年民風來說相當前衛。

金陵祠金陵祠土地公廟內有昭和時期流行的雪見形石燈籠。(王文吉攝)

後山腳福德祠拜亭擁有巴洛克式立面,相當華麗。(王文吉攝)

後山腳福德祠的拜亭立面爲巴洛克式山牆,裝飾有華麗花葉紋飾,極富古典美感。(王文吉攝)

山腳福德祠前有巴洛克式拜亭,後背閩南式主殿,呈現臺日混搭風格。(王文吉攝)

後山腳福德祠廟後「化胎」屬客家式,顯見莊內是客家移民。(王文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