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首創國際競圖 找來臺日高手 福德祠新居 垂降屋頂真奇廟

臺中市西屯區河裡長陳資源(左)和大河福德祠主委劉坤涌(右),手持設計圖,希望新土地公廟爲地方帶來觀光人潮。(盧金足攝)

設計圖。(盧金足攝)

真奇「廟」!臺中市西屯區大河裡百年曆史福德祠,因位在水湳經貿園區,不得不拆廟搬家,爲營造觀光特色首創全國,舉行國際競圖,吸引來自9國的學生共307件作品參賽,最後由日本大阪市大學學生芥隆之介、與臺灣建築師黃志瑞合作的「Under a Roof」垂降大屋頂作品得獎。

大河裡長陳資源說,當初在水湳經貿園區內的廟地有270坪,配地191.5坪,內政部畫爲宗教專區,不能蓋傳統造型,纔開放國際競圖,得獎作品「垂降的屋頂」採三合院概念設計,兩旁爲1樓,經與得獎者研議後,外觀微調,中間增蓋2樓。

得獎作品設計「ㄇ」字型開口面向馬路,象徵包容與開放,黃志瑞強調,設計理念建物保留並加大傳統宮廟的屋頂,內部設計則可充滿變化

「如果蓋琉璃屋頂夜間發光,可吸引大家來拍照!」這座透過屋頂從天到地垂降與大地融合,傳達將神帶到地面,保留傳統宮廟屋頂,又不失現代感,里民信仰的土地公廟,因爲重建,讓里民充滿辦喜事的期待。

推動福德祠競圖的建築師戴育澤,作品包括涵碧樓、日月千禧酒店、聯聚仁愛大廈等,自掏腰包上百萬元鼓勵學生參賽,自己卻是節儉到西裝領子破損都拿去修補的人,他希望「家鄉的土地公廟自己選、自己蓋!」土地公廟日後成爲水湳「中央公園」未來一景

針對土地公廟顛覆傳統,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副教授林茂賢表示,一間廟的主體因爲有神明纔是廟,並沒有規定供奉神明的造型,反而代表土地公的包容性,隨着潮流進步成爲特色,爲傳統宗教、民俗文化景觀生態,注入時代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