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揚明》美對臺軍售 誰得利
美方宣佈最新一筆對臺軍售是建構「野戰機動資訊通信網路」,是川普政府在任內出售了11次軍火給臺灣。(圖/美國陸軍)
民進黨政府和同路人,一直以美國川普政府在任內出售了11次軍火給臺灣爲重大成就;但如果稍稍瞭解情況者,都會以這樣的認知爲憂。
中華民國政府自民國38年撤退到臺灣,當時美國杜魯門政府一度已準備放棄中華國政府,轉而承認毛澤東的中共政權。唯當時中共本身的政策錯誤與後來的韓戰發生,才使得中共在東亞的形勢發展受挫。
在冷戰啓始後,在美國的全球戰略架構下,出現了東亞包括有臺灣在內所謂的第一島鏈。但由於美國本身對當時全球戰略思維的不同,美國堅決反對當時及後來中華民國對共產政權的對抗策略反攻大陸。美國更希望的是,以喬治肯南所提出的「圍堵」模式來對付共產世界的問題。
後來美國政府一系列政策的發展,一方面除了強力禁制共產政權對臺的意圖,但同時也限制蔣介石反攻大陸。這在甘迺迪政府任內的表現尤爲明顯。
美國自杜魯門政府的冷戰戰略開始後,其全球戰略思維在東亞亦出現極爲清晰的結構;即在東亞地區之圍堵自美國阿拉斯加起,經阿留申羣島、日本、南韓到臺灣至東南亞公約組織(即今日東協)。後以越戰興而美國國力不繼,無法承擔對抗全球反共大業;在尼克森與季辛吉思考下,拉攏中共以對抗蘇聯東歐集團成爲美國的基本戰略。這是美國卡特時代所繼承的基本思維。卡特政府當時甚至明白告訴臺北,宜及早與北京進行統一相關對話。及至雷根時代,以其個人對臺北情感,始在《八一七公報》後出現對臺的6項保證與協助臺灣的軍力發展。
然就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發展而言,安全概念變化並不太大。重要的是,美國始終認爲任何對外政策行爲均不應危及美國國家安全;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項則是對外軍售。美國任何的對外軍售,應是要符合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並非是該國家本身在該地區的相關利益。當然,對臺的軍售項目乃至思維,也必然是在該架構之內。
從這裡可以看出,爲何郝柏村先生會在其著書中抱怨,在1992年之前,臺灣曾連續12年向美國申購F-16,美方均不理會;直到1991年12月蘇聯瓦解後,美國在全面思考全球權力結構的變遷,方有老布希以「選舉所需」爲由,出售F-16給臺北。
甚至是老布希敗選後,柯林頓繼任與其後以反恐爲職志大業的小布希,亦在國家利益的概念下,在對臺軍售一事上,還是必須相當程度尊重相關概念的延續,所以纔會出現小布希說出「盡其所能的防衛臺灣」後遭到下屬的更正;而公開宣佈對臺出售潛艦,卻是8年內無法售出,最後無疾而終的事了。更不用說以穩定和休養生息爲主的歐巴馬了。
所以川普政府在任內賣了11回軍火給臺灣,根本就不是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因爲除了川普的個人問題外,還事涉大陸的強力崛起與美國內部的反中意識;川普政府在整體兩岸問題上的處理,更多的是把臺灣當作一個對抗中共的籌碼而已;所以能留給未來的臺灣,只能是在一種更不確定的情況罷了。所以,這對臺灣真的有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