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廢話秒退!心理師大推「左耳進右耳出」妙招
主動用注意力保護自己,纔不會讓無用的訊息干擾!(示意圖/Shutterstock)
人生在世,每天不知道要聽到多少「廢話」。其實,人們講廢話的情境很常見,對發言者來說,當然有他的目的性,只是對聽者來說,實在真想「左耳進、右耳出」就好。專業諮商心理師林仁廷說,「沒有錯,這時候的確不用認真聽。」但真要做到充耳不聞、讓身心保持在不受影響的平穩狀態,要怎麼做呢?林仁廷在著作《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書中建議,應該善用人類注意力的特性,也就是「一次只能處理一類訊息」的原則,篩選有用的進來,模糊掉沒用的內容以保護自己。以下爲重點書摘:
●學習用注意力保護自己:若不想聽廢話,教你左耳進右耳出
當兵剩七個月時,部隊新舊主管交接,新主管爲展示權威,常把舊勢力屬下的我叫去訓話,一開口就滔滔不絕,至少二十分鐘起跳,內容毫無意義,無非是貶抑我、彰顯自己,再說白一點是碎念、廢話、下馬威。
因爲他是主管,即使知道是廢話,心情還是會受影響,在一對一的情境下,也不能摀起耳朵。這到底該怎麼辦?
●「注意力」是怎麼運作的?
大腦每天接受數以萬則訊息,在認知系統裡重組作整理和判斷。感官接收訊息
(耳朵聽到什麼),傳至大腦後由額葉進行解讀,並判斷它對個體的意義,若發現影響不大(如邊桌旁人的閒聊),會把訊息設爲背景(類似噪音的判定),下次碰到類似情形就不會再留意。
被碎念或聽廢話時,把聽覺的注意力轉移至視覺,有助讓認知系統忙於處理視覺訊息,讓他所說的內容擠不進來,變成背景雜音。(示意圖/Shutterstock)
「注意力」是一道評篩,讓訊息不用全部都被處理,它區分哪個要解讀、哪些可忽略,像是相機窗框的聚焦點,決定窗框內是主體,其餘的則是背景。背景雖存在但不被處理,會變得模糊,就像跟朋友的對話會句句清晰,邊桌旁人的聊天聲則變成雜音,甚至只是嗡嗡聲。如果因爲朋友的話笑了,出現情緒,是因爲訊息被大腦理解爲好笑、幽默的意義。
讓我們複習一下「注意力」的特點:
●如何「使用注意力」保護自己
訊息每天數以萬計,網路世代更是資訊爆炸,手機滑過去都不知道要看什麼,腦袋放空是最常出現的保護調整,但也有缺點,太常放空後注意力會渙散,很難主動篩選訊息,無法決定,容易跟着別人走。
不要等到腦袋爆炸才懂得放鬆,要練習偶爾讓注意力發散與自由奔走,或注意力轉到內在,做主動的休息。底下分享使用注意力保護自己的使用法:
.方式一:想休息時,把注意力從「外在」轉到「內在」
休息不一定是睡覺、看電視或打電動,正確的放鬆必須採取「主動的休息」,可以無所事事,任其分心、打瞌睡,投入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整理抽屜)。主動做是關鍵,而主動需要注意力,將對外在的注意轉移至內在。注意力調向內在,沉沁在自己的世界裡,專注深呼吸、專注在五感體驗或無限想像裡,張開防護網,不理會外來訊息,只傾聽自己。
.方式二:被碎念或聽廢話時,把A感官的注意力轉移至B感官
我們一定有被碎念、被迫聽廢話的時候,對方有時講話傷人,有時是無意識的嘮叨,因爲是一對一,無法故意不聽。放心,仍有對策可行——鴨子划水!你表面平靜,但心理做別的事。
利用注意力一次只能專注一個主題的原則,注意力改放在「視覺」而不是「聽覺」,主題改在對方的臉而不是說話內容,請刻意將對方臉孔看仔細,讓認知系統忙於處理視覺訊息,讓他所說的內容擠不進來,變成背景雜音。
上例部隊主管訓話時,我假裝在聽,但其實是用眼睛細看主管的臉,細數臉上的毛細孔、皺紋、痘痘、汗毛、斑點??,專注的看與數數,想像這個人的生活如何刻畫這些痕跡,注意力忙着做這些事,主管的訓話便只剩嗡嗡沒有被處理的雜音,由於我認真地看着主管,也不會被認爲不禮貌,若主管停下來問:「懂了沒、有聽到嗎?」此時再立馬回神說:「有!」。
●主動用注意力保護自己,纔不會讓無用的訊息干擾!
「注意力」在認知過程中是一道評篩,它像是相機窗框的聚焦點,決定窗框內是「主體」,其餘的則是「背景」。背景不會被處理,它雖然還在,卻會變得模糊。主動用注意力保護自己,讓無用的訊息進不來!
我們不能阻止耳朵聽,但可以選擇讓眼睛很忙,轉移注意力,就能不處理不解釋耳朵聽到的無用訊息,保護自己不受干擾,遠離有害的嘮叨和碎念,正所謂聽而不聞。
.方式三:陷入負面情緒時,能做什麼以幫助注意力轉移
面對強大負面情緒時,注意力常是被綁架的,整個人被迫沈溺在過去創傷的情緒漩渦,想找出路卻跳不出,此時光靠意志轉移注意力是不夠的,必須有具體行動幫忙。
「觸景生情」就是注意力被某個外在刺激勾起情緒和回憶,一直被提醒的結果,若注意力停在受傷畫面,被迫品嚐細節,就會刻苦銘心特別痛。避免的方式是離開該情境,減少刺激來源。可以去散步,一直走路看見新風景,從視覺轉移注意力。
●製造平衡,以紙筆記錄「其實我還擁有什麼」
被負面情緒吸引時,注意力只會篩選過去不好的事打擊自己,因此要刻意對抗它,條列式寫下「自己還有什麼」以平衡「我什麼都沒有」的負面連結。建議平常就用日記寫下感動時刻、美好經驗、獲得什麼成就,若負面情緒一來便能馬上回顧,提醒自己其實還擁有很多。若是嚴重心理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前述轉移就只算是急救,後續處理仍需要找心理專業協助。(編輯樑惠明)
活動訊息:
2021年1月17日下午2點金石堂信義店,林仁廷諮商心理師演講「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特別從心理師的個人故事串連以下三大概念:(1)重新找回對自己的正確評價(2)認識情緒、偶爾任性(3)接受脆弱再勇敢。邀請你一起來聆聽,重新詮釋人生的自在。
電話報名:(02)23925338分機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