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傳聞中極其神秘的「誠舍」見聞

主任要我去臺北看守所報到,我當然得聽令行事,但我心中頗感納悶,調查局在看守所裡竟然還有辦公室?(示意圖/shutterstock)

提到臺北看守所,大多數人都知道它位於新北市土城區,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早年的臺北看守所是位於臺北市愛國東路、金華街、杭州南路二段、金山南路二段的那個區塊。

主任要我去臺北看守所報到,我當然得聽令行事,但我心中頗感納悶,調查局在看守所裡竟然還有辦公室?在我的認知裡,監獄和看守所不都是關押人犯或被告的地方嗎?怎麼會要我去臺北看守所報到呢?

我依着主任的指示,騎着摩托車,一路風塵僕僕的從調查局基隆站騎到臺北市愛國東路一號。進了看守所大門,報了身分後,有一名管理員要我再進到裡頭第二層的圍牆內。隔着另一道厚重木門上的小窗口,我再次表明了調查員的身分後,大門霍然打開。這裡面,原來就是調查局「借用」臺北看守所一角的舍房,又稱爲「誠舍」。

誠舍,是臺北看守所裡的一個特別的區域,隸屬調查局。這一個披着神秘面紗的處所,其實也不過就是臺北看守所衆多舍房的一部分。但與其他舍房不同之處,即在於「誠舍」外圍有一道圍牆,把它劃成看守所內一個不與其他舍房相通的獨立區域。「誠舍」內大概有十來間的牢房,另外還有數間供工作人員使用及休息、住宿的房間。我後來才知道,「誠舍」裡頭的工作人員、管理員,都是由調查局派任。

我被長官派到「誠舍」,主要的任務是支援學長們偵辦「老匪案」。

何謂「老匪案」呢?原來,早年有些人曾在大陸地區加入過中國共產黨,或更年輕的時候加入共產黨的外圍團體「共靑團」、「少年先鋒隊」等。這些人在大陸淪陷時期隨着政府來臺,但他們在政府宣佈應該主動自首並宣佈脫離共黨時,都沒有辦理自首手續,所以被視爲持續具有共產黨員身分,而依據大法官釋字第六十八號解釋,「凡曾參加叛亂組織者,在未經自首或有其他事實證明其確已脫離組織以前,自應認爲系繼續參加。」而懲治叛亂條例第五條正是「參加叛亂組織罪」,所以,我們接到的命令是,這些人一旦被查獲,即不問他們是在多少年之前加入共產黨或外圍團體,也不論他們現在與共產黨有沒有任何聯絡及活動事實,都一律認定他們的行爲具有繼續性,都適用懲治叛亂條例。由於這些人大多年事已高,而且參加叛亂組織又是陳年往事,所以我們都通稱這類案子爲「老匪案」。

以今觀昔,我知道很多人都批評那個時代調查局偵辦的「老匪案」是一種政治整肅。但是,從當年的那個時空來看,法律既如此規定,大法官又作這樣解釋,我們身爲執法人員,怎麼可能假裝視而不見?更何況,我偵訊過一名「老匪」,他自己都親口承認,他當年在大陸時期確曾參加共產黨,來臺之後雖然多年都未再跟共產黨聯繫,但他的確是潛伏份子,也就是「潛匪」。民國六十四年四月,蔣中正總統逝世時,他都四處宣傳:「共產黨要來了,臺灣即將不保了!」我問他,爲什麼要做這樣的宣傳?他說:「共產黨如果來了,我還沒有任何表現,那怎麼行?」所以,我們辦這些「老匪」,有冤枉他們嗎?我倒不這麼覺得。

這些「老匪」們,有些是非常精明的。他們平時可能裝得畏畏縮縮的,應訊時又似驚弓之鳥,但只要讓他們稍有得喘息空間,他們就會偷偷觀察,分析我們這些訊問人員裡,哪些資深?哪些資淺?誰是幹部?誰又是跟班的小菜鳥?誰的脾氣好?誰的個性火爆?之後,就會利用各種機會,趁調查員落單的時候個個擊破。有時是以套交情的方式、有時是用溫情口吻,有時擺出哀兵姿態,博取特定對象的同情,以便爲自己爭取最大的好處。這種「監獄鬥爭」的手法,我之前根本聞所未聞。到了「誠舍」支援後,親眼目睹這些「老匪」們使出種種花招,真讓我大開眼界。也幸虧有學長們事前提醒,否則像我這種涉世未深的訊問人員真的會在一不留情的情況下着了他們的道。我不得不說,這些「老匪」真的有兩把刷子,絕對不是普通人。

在「誠舍」時期,我大多負責戒護工作。在偵訊室裡,學長和嫌犯面對面的坐着鬥智,我就坐在嫌犯後頭戒護。一整天下來,學長怎麼問案?從哪些角度切入?如何「抽答作問」?嫌犯又如何應對?這些程序,我全部都看在眼裡,也讓我偵訊嫌犯的功力大增,對日後的工作有不少幫助。

例如說,我們在訊問這些「老匪」時,就必須懂得如何以「恩威並施」的方式來突破他們的心防。舉例來說,這些「老匪」一開始被抓進「誠舍」時,我們最初只對他們做身分淸查,並要他們努力回憶過往在大陸時期是否曾與共產黨份子接觸。他們如果配合,有時主訊的調查員就會下條子,批示「客飯」兩字。「誠舍」的伙房看了,當晚送餐時,提供給嫌犯的伙食就會豐盛一些,幾乎是比照我們調查員晚餐的菜色,這當然比他們平常吃的牢飯要強得多。所以,對某些比較在意口腹之慾的「老匪」,這就成爲一個比較容易讓對象配合的利器。

有時,我們也會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協助」。當年,愛國東路一號看守所內還設有刑場,有時會執行死刑。我發覺,若當天凌晨刑場內曾經槍決過死囚,那麼,這天提訊嫌犯時,嫌犯都會特別配合,幾乎有問必答。或許,凌晨時分響起的槍聲,過於驚悚又刺耳,這些「老匪」們感受到有人命喪於此,內心會有特別異樣的衝擊,這也讓他們在面對偵訊時,更難繼續堅持吧。

(本文摘自《調查員揭密:情治生涯四十年,揭開調查局神秘的歷史與過往》/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文天祥言:「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孟子曰:「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些觀念貫穿了劉禮信四十年的工作生涯。

四十年情治生涯,逮過施明德、訊過呂秀蓮、辦過獨臺會、偵破職棒簽賭案,經歷政黨輪替,唯一不變的是爲國效忠的信念。本書揭開調查局的神秘面紗,將許多不爲人知的秘辛逐一呈現,亦留下珍貴史料,作爲歷史見證,也希望能對世人有所啓發。

回首情治生涯的四十年,潮起潮落、起起伏伏。有值得驕傲的,也有幾許低潮。

本書爲劉禮信調查員四十年情治工作的回憶錄,詳實記錄了調查局的工作概況。此書不依編年史體例書寫,而是依不同主題分章分節呈現,讓內容的呈現更加彈性、具有可讀性。

【作者簡介】劉禮信口述

劉禮信,男,民國37年出生於江西南昌,39年隨父母離開大陸經香港到臺灣。

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法學士、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碩士、政治大學公教中心法律研究所碩士學分班進修。

調查局調查班第12期結業、國家安全局國家安全乾部研究班第15期結業。

在調查局先後任職基隆市站、臺北市處、海外工作室(派駐美國西雅圖)、經濟犯罪防制中心。復出任臺北市處社會文教組、澎湖縣站、彰化縣站、偵防工作組、桃園縣站、臺北縣站主任,並任局本部聯絡室主任、兩岸情勢研析處處長。

在調查局的工作生涯,以偵辦案件、國際事務、新聞聯絡工作、大陸情勢研析爲重要經歷。

自身近四十年的情治工作經歷,接觸到許多不爲凡人所知之領域,如今將已不具機密性的點點滴滴,藉出書留下回憶紀錄,可揭開一些調查局的神秘面紗,並將這些史料留下,以爲歷史見證。

範立達撰稿

範立達,媒體工作者,曾任職中華日報、聯合晚報,News98廣播電臺、TVBS電視臺,並曾爲Ettoday.com第一任採訪主任、愛奇藝臺灣代理商歐銻銻娛樂董事長。現爲TVBS新聞部資深經理。

酷愛讀書,亦不放棄筆耕。本書是作者第八本著作,另撰有三本碩士論文(皆非抄襲)。

「有三種單純而強烈的熱情曾經支配了我的一生;它們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受苦受難的人類所懷抱的情不自禁的同情。」羅素在《我爲何而生》一文所言之語,是我畢生的信仰。

《調查員揭密:情治生涯四十年,揭開調查局神秘的歷史與過往》/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