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歷來美國對中國的影響
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中國幾乎沒有注意到美國的存在。中國的高層一貫認爲,中國以外盡是蠻夷之邦,遠不如他,既稱爲中國,即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示意圖/shutterstock)
雖然美國一直到近年才慢慢摸清楚,北京是透過什麼管道在左右美國的,但中國本身卻是早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就深自擔憂自己受到美國擺佈,當時中國正進入國力衰退的時期,這個時期一直延續到一九九○年代才結束。
對中國這個非常驕傲、且多數朝代都對外孤立的文明而言,這樣的衰退是他從來沒有遭遇過的。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中國幾乎沒有注意到美國的存在。中國的高層一貫認爲,中國以外盡是蠻夷之邦,遠不如他,既稱爲中國,即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清朝時代的欽差大臣耆英一八四四年上奏給道光皇帝時,即寫道:「米利堅地處西隅,在各國中最爲荒遠,今蒙恩準特降詔書,俾得奉爲世守,既已嘉其慕義之忱,復以堅其向化之志,殊方異類,莫不感戴皇仁。」言下之意是,美國不只地處極西荒涼之地,人民亦缺乏教化,連中國高深的用語都不懂,所以要把話說得更淺白方便教化他們。
耆英這種對美國高高在上的態度,在中國當時非常普遍。不要忘了,一四九二年,哥倫布之所以發現新大陸,原本的目的是要找到一條捷徑,通往傳說中富裕的遠東,而倫敦也在十七世紀初,特別送了一羣拓荒者前往美國的詹姆斯敦(Jamestown)拓荒,目的也是希望以此爲據點,開發出一條從大西洋通往太平洋淘金的捷徑。對當時歐洲的探險家和拓荒者而言,美國只是前往遠東發財的中途站。
之後隨着歐洲文明慢慢在美國生根,歐洲當時視中國爲文明進步之邦的印象,也在美國流傳下去。當時的政治作家湯瑪斯.潘恩(Thomas Paine)稱中國人爲「溫和善良的人民」,傑佛遜總統(Thomas Jefferson)還曾想過美國應效法中國,且應和歐洲不相往來,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則稱中國是「最聰明的國家」,甚至還主張美國應以中國爲榜樣,而不該師法歐洲。華盛頓總統(George Washington)收藏了數百件珍貴的中國製品,有一整套的中國瓷器,就連波士頓茶黨倒進港口的茶葉,也都是產自中國。當時很多美國人視中國爲「赫赫有名的財富與智慧之源,是我們這個年輕的共和國應好好效法的對象。」歷史學家張少書(Gordon H. Chang)所着《宿緣:美國對中國的歷史觀》(Fateful Ties: A History of America’s Preoccupation with China)一書就這麼寫道。中國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都是世上最富有的國家,茶商伍秉鑑當時在美國投資造鐵路,則應該是當時的全球首富。
但中美關係之後出現了幾個關鍵的變化,美國人也因此對中國逐漸改觀。在工業時代來臨前,中國人口數量就反映在其經濟規模上。所以儘管對外而言,中國是個富裕的國家,但當時數百萬中國人,卻是民不聊生、吃不飽穿不暖。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中就寫道:「中國長久以來就是世上最富裕、肥沃、文明、工業化、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中國最底層的人口,卻比歐洲最窮國家的人民更窮。」此言可以說一語中的,而且一直到一九九○年代時都還是顛撲不破。
十九世紀百年間,美國跟隨歐洲的腳步,邁上工業化和都會化的道路,同時期的中國,卻始終停留在農業社會。貪污和鴉片削弱了中國國力,也導致清朝走向敗亡,讓這個從一六四四年就統治中國的王朝奄奄一息。
這期間,美國不斷向北和向西拓展,再加上十九世紀中葉快速經濟成長,讓美國獲得自信,也不再視中國爲效法對象。最能代表美國人對中國態度改觀的,就是培裡將軍(Commodore Matthew Perry),一八五三年他率領美國海軍艦隊進入東京港,從此打開了世界通往日本的門戶。一八五六年,他將自己這段海上之旅寫成書,書中他寫道:「我們的領土橫跨兩大洋、居與歐亞之間。」當時美國土地纔剛發現金礦八年,加州也纔剛正式成爲美國的一州。過去,中國老愛自稱爲『中間的王國』,但這個封號,如今似乎更適合我們來用。」
(本文摘自《美國第二》/遠流出版)
【內容簡介】推開中國門背後,權力、金錢、影響力交織的超友誼關係
過去幾年,中美之間的關係轉變許多:從熱絡的經濟夥伴,到戒慎恐懼的亦敵亦友,再到公開的敵人。美國人對中國共產黨所提出的挑戰覺醒得很慢。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在本書中,作者回溯了中國共產黨對美國的影響的演化。他讓讀者看見,美國的領導者一開始是如何歡迎中國進入美國的經濟體系,相信透過貿易與參與,能讓中國變得更民主化。作者也說明,即使這樣的信念已被證實是一種誤導,但美國有不少商人與政治人物已變得太依賴中國而不敢挑戰它。
本書揭露了北京當局影響美國既深又廣的網絡,這網絡是多年安靜無聲地透過許多傑出人物建立起來的,其中包括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與歐布萊特、迪士尼前執行長艾格與布希總統家族。書中也告訴讀者如何對抗這樣的影響,而且不是以偏執狂、仇外者或種族主義者的方式。這是一個關於腐敗與誤用的善意、深具權威性與重要性的故事,不僅對美國的未來,也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未來具有嚴肅的意涵。
【作者簡介】伊薩克.斯通.菲什(Isaac Stone Fish)
「策略危機」(Strategy Risks)顧問諮詢公司的創辦人兼CEO,該公司將企業對中國泄漏的資訊予以量化。他是《華盛頓郵報》〈全球觀點〉的固定專欄作家,《巴倫》(Barron’s)理財投資雜誌專欄作家,爲新聞網站CBSN撰寫文章,並在紐約大學全球事務中心兼職,擔任國際關係智庫組織《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訪問學者,也是常受到美國與世界各地邀請的演說家。他能說流利中文,曾爲《新聞週刊》(Newsweek)擔任北京特派員,住在中國六年。現定居於紐約。
【譯者簡介】顏涵銳
師大翻譯所博士。譯有《人性中的良善天使》《隱形戰》《善良的逆襲》《改變人類文明的12座時鐘》等書。譯稿賜教:[email protected] 。
《美國第二》/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