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南海放飛殲-15 數萬噸級的遼寧艦搖晃不已
中國遼寧號航母編隊去年年底首次前出第一島鏈,完成跨年度、跨海區的遠海訓練任務,累積航行5858海里,同時象徵性的「繞臺」一週,引發兩岸的高度關注。《央視》日前透過專訪2名編隊訓練核心人物,首度揭露了遼寧號在當時遠訓的幕後故事,其中特別提及在水文氣象條件更加複雜的南海上,殲-15艦載機執行第一次放飛任務時,連排水量數萬噸的遼寧艦都能感到明顯搖晃。
遼寧號編隊當時最備受矚目的就是該航母編隊於12月25日穿越宮古海峽前往西太平洋海域,大動作首度穿越第一島鏈。該次隨行的殲-15至少在20架以上,達2箇中隊滿編,形成有效的戰鬥部隊。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參謀長張葉回憶,隨後編隊前往南海首度放飛殲-15引來全球矚目,但實際過程中充滿諸多挑戰。
▲殲-15艦載機首度在南海進行訓練。(圖/翻攝自中國海軍官網)
張葉是該次起降訓練的第一個飛行員,當天上午,航渡在預定訓練海區的遼寧艦開始放飛殲-15,在航空保障人員的引導下,殲-15進入中甲板起飛位,隨後止動輪檔和偏流板迅速升起,加力、放飛等手勢指令的下達,殲-15迅速從遼寧艦滑躍升空。與渤海、黃海和東海相比,南海海域水文氣象條件更加複雜,加上連日來受冷空氣影響,訓練海域海況較差,連排水量數萬噸的遼寧艦都能感到明顯的搖晃。
就在一架架殲-15滑躍起飛衝向雲層低垂的天空後,也正式宣佈南海上空首現「飛鯊」身影。幾分鐘後,張葉和戰友們開始返航,他形容在艦載機從上往下看航母,就像離開太久,要回到家的感覺。「飛機在空中的燃油,它是有限制的,我要儘快按照時間節點能找到它,找到它,我才能安安全全降落在航母上,這種感覺就像離家久的人,回家之前遠遠一望,看到我家在那。」
談及在遠訓過程中,對外公開過去在中國爆紅的「航母style」被改進消息,擔任航母編隊司令員的海軍少將陳嶽琪表示,最主要考慮到引導員離戰機僅有2-3公尺距離,飛機尾流所帶來的高溫影響,將原先兩點支撐姿勢改爲三點支撐,主要目的就是防護引導員。
▼《央視》曝光航母style再創新動作。(圖/翻攝自央視)
陳嶽琪同時介紹,殲-15飛行員在見到引導員最後一個起飛手勢前,必須做出兩個關鍵性動作。首先第一個是先把輪子擋住後開加力,相當於汽車踩着剎車加油門,但是開加力時間是有限制的,不能太長,會讓噴出來的尾焰高溫把偏流板燒壞;接着在加力幾秒鐘以後,飛行員會有一個動作給起飛助理,「而這個時候,他就知道他是可以起飛了。」
對於該次中國的航母編隊出海受到全球矚目,張葉則認爲,有時候是外界過度炒作,對他們而言,作爲一個大國必須要有一種自信,「我現在有這個能力了,我就要給你展示,我能走出去,但是我們不是好戰者,我不是主動去挑事,我是在正常地進行例行性的訓練和試驗。」
▼中國海軍在渤海組織實施航母編隊實際使用武器演習,多批次殲-15艦載機掛載實彈,飛赴演習海空域實施打擊行動,同時曝光的照片首見殲-15開火。(圖/翻攝自大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