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蕁麻疹...讓人霧煞煞?皮膚科醫師告訴你差在哪

皮膚示意圖。(圖/記者楊筱柔攝)

文/承智皮膚科診所 蘇承偉醫師

想改善皮膚癢--先了解皮膚科醫師在說啥(發炎篇)

這麼開頭好了,皮膚科專科醫師的培養是需要看病、看病、再看病,當臨牀上的病竈肉眼不容易分析,會進行皮膚切片檢查,就是麻醉後取下患者一小片皮膚用顯微鏡觀察,瞭解皮膚下的發炎細胞組成/型態/所處位置去判斷是何種疾病,其實跟身體上任何良性惡性腫瘤取下後的觀察很像(但這種皮膚檢查對沒聽過的人是相當恐怖的),在這種背景及訓練下,皮膚科醫師才能輕易判斷皮膚疾病。

但跟患者去解釋又細部剖析所有皮膚髮炎的不同有點困難,患者會陷入鴨子聽雷的境界,所以「過敏」、「皮膚炎」、「溼疹」、「蕁麻疹」之類的簡單名稱會出現在醫師口中,而傳統社會口耳相傳的「牛皮癬」、「乾癬」、「藥疽」、「起清膜」、「白癬」(全部臺語發音)則會出現在患者口中,看診之間雙方對話常常雞同鴨講

醫師:您過敏了。患者:但是別的醫師說我是溼疹。

醫師:您皮膚髮炎了。患者:但是別的醫師說我是過敏。

▲醫師問診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這種無限輪迴可能只是需要一點共識,需要一點簡單的歸納:

過敏:是人體任何器官正常防衛對外界刺激產生現象,皮膚過度敏感就是指皮膚有所反應,不論對哪種過敏原,直接接觸擦的抹的敷的塗的噴的,輻射照到的,吃喝進去的都可以是原因。

蕁麻疹:是一種人體「過敏」引起的皮膚反應/皮膚病竈,急性期的很多與食物藥物有關,既然是過敏的結果,所以記得要看醫師治療就好,只想抽血檢查對甚麼過敏的人請放棄吧,現代醫學還沒有進步到抽個血,千千萬萬種過敏原專屬於您的就現形列在報告上。

皮膚炎:顧名思義就是皮膚髮炎,大致上分爲過敏引起,及感染引起2種。

溼疹:是一種人體「過敏」引起的皮膚炎/皮膚病竈,「溼疹」就是這類「皮膚炎」幾十年上百年來的別稱或同義詞,這倒要講一下,過去環境髒污或醫療環境落後時,皮膚炎會是溼的(發炎會癢因而抓出組織液或感染)。

皮膚過敏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所以醫師其實全文應該是講:「阿婆啊,您吃到不適合您的東西,所以皮膚過敏產生蕁麻疹了」,或是:「阿伯啊,您皮膚碰到不適合您的東西,所以過敏產生溼疹了」,不然就是:「弟弟啊,你從小到大都是容易過度敏感的,所以會常有皮膚炎」…簡化後的詞,大家只記得兩三個字,卻不知都是同一件事呢。

同理可延伸,患者口中的「年皮癬/乾癬」就是慢性抓厚的皮膚炎/溼疹,而不是醫師所熟知的另一種專屬自體免疫疾病;「藥疽」就是擦藥膏或貼藥布過敏;「起清膜」就是蕁麻疹;「白癬」就是臉部四肢等處皮膚炎/溼疹經過日曬後的發炎後色素脫失現象(常發生於孩童身上)。

太多醫病共識需要慢慢培養,從最簡單常見的「無毒昆蟲叮咬」,醫師要解釋叮咬的不一定是昆蟲、咬你的不一定會跟你回家、咬完一陣子纔會過敏、過敏後的發炎不會感染、抓了會變溼疹、該用藥不要怕副作用BaLaBaLa就要幾分鐘了,延伸解釋可能沒完沒了,畢竟看病不是在上課,就算是上課,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是很容易發生的,所以大家消化一下,下次醫師口中講出這些專有名詞,千萬不要以爲又是新病,很多隻是換方式解釋罷了。

▲蘇承偉醫師。(圖/醫師本人提供)作者:經歷醫學中心醫師/診所負責醫師/各醫學會講師/各式藥品藥師公會講師/各式保養品(含洗臉機)品牌講師/各式醫美儀器療程講師/各式注射針劑療程講師/化妝品工廠GMP查覈委員/上市公司藥廠保養品顧問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