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解讀:野象北遷是生存進化行爲,或很難再返西雙版納

6月3日晚,上游新聞記者雲南林業和草原局獲得了北遷15頭野象的最新動態:截至6月3日16時,北遷象羣繼續沿昆明晉寧雙河鄉向北偏西遷移9公里,持續在昆明市晉寧區雙河鄉活動

當日,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來到市網格化綜合監督指揮中心調度亞洲象肇事防範與應急工作。程連元強調,全面啓動佈防,做好象羣進入昆明主城區的應急準備。

這15頭野象爲何逐漸遠離自然保護區一路北上的問題,成爲了全國關注的焦點。

6月4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從事野生動物研究和保護20餘年的孫全輝博士接受上游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15只野象離開保護區的行爲在他看來是一次擴散,“這是野生動物生存進化的一種適應機制”,他認爲此次北遷的15頭大象很難再重回原棲息地西雙版納,但他反對將大象收容進野生動物園等地。

▲6月3日下午,無人機抓拍下的象羣在昆明市晉寧區活動。圖片來源/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

北遷是生存進化的適應機制

孫全輝作爲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一直關注着國內野生動物保護的動態,此次雲南大象出走一事,他也十分關心。

孫全輝認爲,從野生動物生存角度來說,此次15只野象離開保護區可以稱之爲是一次種羣意義上的“擴散行爲”。他解釋說,動物通過擴散行爲擴大種羣的分佈範圍,減少局部種羣密度,避免種羣近親繁殖,“實際上,這是野生動物生存進化的一種適應機制。”

孫全輝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當一些個體爲了尋找配偶或者開闢新的領地,它們會主動離開所在羣體和出生地區,如果它們有幸生存下來並且成功繁衍了後代,那麼這個物種的生存範圍就會得到擴張,這被稱之爲“主動擴散”。另一方面,有些野生動物可能因爲棲息地遭到破壞、侵佔,或是食物資源難以滿足生存繁衍的需要,它們將被迫遷往其他地方,形成一種“被迫擴散”。

對於此次野象羣出走是主動擴散還是被動擴散,孫全輝認爲,真正的出走原因還需要基於亞洲象的生物學特點、行爲、對棲息地的需求等方面,綜合考察棲息地是否足夠支撐現有亞洲象種羣的生存等問題才能得出結論。

對於野象出走的直接原因,相關研究學者提出了包括地磁影響、食物變化在內的多種假說,但目前均沒有直接證據支持相關研究。

孫全輝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過去幾十年裡,由於保護區的設立保護力度的增加和野象各種保護措施的實施,雲南的亞洲象種羣從100多頭增長到目前的300多頭,但是保護地的面積並沒有明顯的擴展,“實際上大象可能更願意攝取人類種植的這些作物,因爲含糖量澱粉的含量往往都比較多,而且更容易採食,密度也比較大,不像在野外採食這麼辛苦”。

對於已經進入昆明的15頭大象最後的去處問題,孫全輝分析說,亞洲象是以家族模式生存,本次遷徙後讓其返回西雙版納的可能性較低,“迴歸原棲息地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從它前期的路線來看,也沒有一個明顯的規律可循。因爲它不是去植被更茂密的一些地方,有些時候它去的地方,甚至人類的密度更大。它們走了這麼遠,如果沒有一些特殊辦法的話,有可能它們不會再回到原來的地方”。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孫全輝。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一路向北或與食物有關

從西雙版納出發,“出逃”的14個月裡,這批野生象羣先後造訪了雲南墨江縣、元江縣石屏縣峨山縣等多個地方,一路北上。孫全輝分析象羣移動的路線時發現,它們並沒有朝着某一植被或森林覆蓋率高的地方走,甚至還有一些折返,“我覺得沒有一個特別明顯的規律在裡面的。”

持續北上的野象羣目的地究竟在何方?部分網友調侃,可能是想回遠在北方的老家看看。孫全輝博士分析,如果從歷史來看,亞洲象的分佈範圍的確是比現在廣闊得多,甚至到達了黃河流域,包括河南地區也證實有過亞洲象的存在,但是並不能得出“它一定是要回到歷史上的分佈區”這一結論。

“野生亞洲象在大自然裡的活動,實際上與食物資源是密切相關的。”孫全輝結合大象的行爲模式分析認爲,野生象羣在一定區域內遊蕩,更多是爲了尋找食物、水源以及自身需要定期補充礦物質

野生象羣從自然保護區走出,對於野生動物保護等科研工作有何意義?孫全輝對上游新聞記者表示,在亞洲象典型的棲息地熱帶雨林裡,如果想追蹤、研究大象的遷徙實際上是很困難的。熱帶雨林的鬱密度很高,如果不借助一些特殊設施,可能很難看到或是瞭解到大象在野外的出沒情況。這一次亞洲象走出了棲息地,進入到人類的活動領域,“實際上是給了我們更多的機會觀測到它們,的確是提供了一個便利”。

▲6月3日下午,無人機抓拍下的象羣在昆明市晉寧區活動。圖片來源/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

反對將野象收進動物園

孫全輝同時提醒說,要對觀測結果保持一定的質疑態度,因爲野生象羣進入村莊、城鎮等人類較多的地方活動,很多時候是受到人類的圍堵與食物吸引而移動到某地,不同於它們在野外自然棲息地的活動情況。此次野生象羣出走,是不是能夠反映出野生象羣的自然行爲特徵,“這個是未必的”。

上游新聞記者注意到,雲南各地在此次大象北遷的過程中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農民農作物等直接損失已經超過千萬元。孫全輝認爲這既是對人類社會正常運行的重大挑戰,更是一種野生動物保護的機遇,“野象羣走出雨林,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亞洲象目前生存的狀況以及保護亞洲象所面臨的一些挑戰,這對促進亞洲象未來的保護來說,我覺得應該是一個機會”。

對於一些要求將此次北遷的亞洲象捕捉收容進野生動物園的聲音,孫全輝明確反對,“野象作爲野生動物,只有在自然生態系中才能體現其價值,我覺得這應該不是解決方案中需要考慮的,因爲對於亞洲象這些野生動物來說,大自然纔是它們的家。如果把它們關到動物園,實際上對它們是一種傷害,也失去了它們作爲野生動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應該發揮的作用”。

孫全輝建議,相關部門應當從更大的空間範圍去規劃大象的生存空間,“從歷史尺度來看,實際上大象的分佈範圍是在縮小,棲息地在嚴重地破碎化,所以怎麼樣調整現有的保護政策,從一個更大的尺度上去規劃大象的棲息地,我覺得這個可能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