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解密美麗島事件 可能嗎(歐陽聖恩)

1980年04月18日警備總部軍事法庭在臺北軍法處舉行合議庭,公開審理美麗島事件。(中時攝影組攝)

上週12月10日是「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42週年,也是世界人權日;這事件是臺灣史上最激烈最大的羣衆運動,筆者曾參與最緊張與最長的一夜,事隔多年仍難忘記。

1979年1月臺美斷交,國民黨執政當局情勢危急內外交迫;當年由《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爲核心的黨外人士(指對執政黨持反對態度的無黨籍人士,情治單位統稱陰謀份子)申請12月10日在高雄市扶輪公園舉辦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未獲覈准,因爲公園被封鎖,於是發動羣衆在高雄市大圓環(現爲高雄市捷運美麗島站)進行示威遊行及集會演講,訴求終結黨禁和戒嚴。

從和平演變暴動一發不可收拾

這件示威活動由內線通報已被調查局掌控,在事件發生前,高雄市各學校提前放學,銀行提早結束營業,各主要幹道路口進行交通管制;筆者任姓友人當時在高雄市服役,部隊長認爲事態嚴重勢必發生衝突,要求堅守中山路上的205兵工廠防止遭破壞或強奪軍火擴大事端。

由於羣衆運動的成員會不知不覺受到傳播社會學「感染理論」(Contagion Theories)的影響,激烈的行動相互傳染會失去自制力,盲目的形成「激進羣衆」(Active Crowd)而產生非理性的情緒與暴力行爲,事實證明當晚的羣衆示威從和平到暴動確實一發不可收拾。

當天總指揮施明德曾出面與警方談判,要求允許他們在原定地點集會到晚上11點,並要求撤回鎮暴部隊,警總副司令常持琇堅持先行驅離民衆;雙方各有各的考量,因此談判陷入僵局。

1979年12月10日高雄市發生美麗島事件,羣衆聚集在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前,並點燃火把示威。(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由於有羣衆朝軍警投擲雞蛋,外圍的鎮暴部隊、警察與憲兵則阻擋示威羣衆,並釋放催淚瓦斯、以強力探照燈和盾牌遏阻羣衆逼近警戒線;晚上10點多,示威羣衆反應愈趨激烈,已成難以控制之勢,鎮暴部隊執行強制驅散,終於引爆警民衝突。軍警當時奉命「打不還手,只准防衛」以降低衝突,防止事態擴大,導致許多軍警人員受傷,衝突到午夜才平息。

未暴先鎮還是鎮而後暴成關鍵

但是,究竟是「未暴先鎮」還是「鎮而後暴」,這是發生暴動最重要的因素。在混亂的現場,黨外人士和國民黨各說各話,真相爲何?在威權時代的媒體多報導國民黨的說法,就像今日的媒體多屬西瓜靠大邊一樣。

事件發生當夜,調查局長阮成章徹夜未眠坐鎮第一處(情報處,現改名國家安全維護處)第一科,密切注意高雄市調查站不斷以傳真和電話回報現場情況,提供國安局負責處理,充滿緊張氣氛。筆者時任情報總編審,忙到次日上午纔將整個事件經過彙整成數百則《安和日報》交國安局。並將上述情資篩選、濃縮改寫成「情報中的情報」送呈蔣經國;當時規定每天只能呈報20則左右情資以免傷及總統眼力。

由於內線情報透露黨外人士將在次年1月12日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再度複製美麗島事件,警備總部爲避免首都發生暴亂,因此在12月13日展開逮捕集會遊行的黨外人士,以「叛亂罪」移送軍法審理。

美麗島事件總指揮施明德當時逃脫到黨外牙醫張溫鷹住處藏匿,接受整形易容(張女後來當選臺中市長)繼續逃亡;26天之後被臺北市調查處偵防科長劉展華循線逮捕。劉曾主導緝辦鴻源地下投資公司案、華隆案、周人參官商勾結等多件大案,是檢調機關出名的酷吏,後來升任臺北市調查處處長、調查局副局長和法務部政風司長;由於劉期望政風司脫離法務部,成爲和調查局平行的政風局,遭到調查局與法務部長陳定南反對而辭職。

施明德原先判處死刑,在美國壓力下改判無期徒刑,其妻艾琳達在1978年與施明德結婚,「美麗島事件」後被驅逐出境,但是她隨即在美國及香港向國際團體遊說,施壓國民黨政府。林義雄因在軍法審判前遭遇滅門血案得以交保處理喪事。

被逮捕的黃信介、呂秀蓮、陳菊、姚嘉文都稱是爭取民主和人權,以關切臺灣前途爲本意並非叛亂份子。中共當時嚴厲譴責國民黨暴行和迫害人民,怎會料到今天反中仇中,視中共如寇讎,遠比國民黨強悍的對手就是這些民進黨人士;國共內戰轉變爲民共決戰,充分印證「政治的永恆就是無常」。

美麗島事件改變臺灣政治生態

「美麗島事件」成爲臺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啓端,對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都產生重大影響,民進黨也因應產生。美麗島案入獄人士獲釋後和其辯護律師陳水扁、蘇貞昌、謝長廷、張俊宏等都成爲民進黨核心成員,部分人士並擔任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民進黨主席、市長和海基會董事長,連受刑人家屬也當選民意代表。

1979年12月13日警政署發佈通緝海報通緝美麗島事件在逃主嫌施明德。(中央社)

但是在美麗島事件42週年之際,卻引發案外案。施明德披露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告白是調查局臥底,前黨主席謝長廷也是臥底特務,施明德並要求蔡政府應解密「美麗島事件」的所有檔案,謝長廷則要反告施明德,結果都不了了之。

40年前各地調查站都是以手寫情報傳真到調查局一處一科,內線均爲化名以免曝光,除了單線聯絡人、有關縣市調查站主任、一科負責地區情報的調查員、處長等高層或偶而口頭相傳之外,誰是臥底只有少數人知道。每天的情資有上百件,是否都已數位化予以保留查證,必須求證調查局資通安全處(當年的資訊室)或國家檔案局。

扁政府時代,行政院研考會(檔案局主管單位)曾於2003年2月28日發佈《美麗島事件檔案導引》,內容傾向民進黨的對與國民黨的錯,但導引中又強調「民主政體是世紀永不褪色的潮流,資訊公開更是不可拂逆的趨勢」。以目前總統論文都能當成「絕對機密」保密30年,施明德的要求無異是緣木求魚!

(作者爲文史工作者)

【未完待續,歐陽聖恩專欄每週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