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孤臣文天祥──未酬邦國中興之53(朱偉嶽)

位於雙溪老街的三忠廟,是雙溪信仰中心也是全臺灣唯一供奉南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三位忠臣的寺廟。(雙溪區公所提供)

在馬可波羅抵達大都(北京)的第2年,即公元1276(宋端宗景炎元年)年,蒙古軍隊攻佔南宋首都臨安,宋恭帝趙㬎(南宗第7位帝)獻表稱降。5月初一,文天祥、陸秀夫等人,扶持益王趙是出逃至福建並另立爲皇帝,是爲宋端宗(南宋第8位帝);定行都於榕城(福州),改年號景炎,升榕城爲福安府。

但榕城的行都地位僅維持了6個多月,11月,元將阿刺罕、董文炳入侵福安府(榕城),11月15日,陳宜中、張世傑、陸秀夫等擁端宗趙是撤出行都榕城(福州),從海路南走廣東,後榕城(福州)被元朝軍隊攻佔,榕城(福州)鎮守史朱浚,是朱熹的曾孫,也是宋理宗(南宋第5位帝)的妹夫,城破後朱浚飲藥自殺。

大臣陳宜中、張世傑、陸秀夫等擁宋端宗趙是撤出行都榕城(福州)後,從海路南走到廣東,宋端宗於公元1278年在今澳門附近伶仃洋麪,因颱風溺水後病逝,其弟帝昺(南宋第9位帝,亦最後一位)繼任,張世傑、陸秀夫等於公元1279(帝昺祥興2)年率宋海軍至崖山(伶仃洋及崖上,在今澳門東北及西南方約50公里處),準備和蒙古軍作最後決戰。

在前述大臣陳宜中、張世傑、陸秀夫等,擁南宋第8位帝端宗趙是從海路南走廣東時,文天祥則從福州南下廣東梅州,公元1277(端宗景炎2) 年,在梅州、龍巖客屬區一帶,招募組建客家兵團,攻入江西,在今於都(公元1924民13年10月共黨長征出發地)大敗元軍,攻取興國、贛州、吉州等14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元軍主力隨即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衆敗走,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夏,文天祥得知笫9任帝昺繼統,南宋行朝移駐崖山(在廣東香山縣西南側),乃率餘部向潮州、汕頭方向南撤。冬,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被追擊之元將張弘範俘獲,服冰片自殺未遂。張弘範押文天祥至崖山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書《過零丁洋詩》覆張弘範,詩曰: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吹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知文天祥不可屈,將文天祥拘押在元軍海船中。公元1279年(宋帝昺祥興2),元將張弘範大舉進攻在崖山的趙昺朝廷。據傳宋軍兵力約20萬人,戰船千多艘(多爲民船);元軍則7萬多人,戰船400餘艘,這雙方的海上決戰,或爲華夏有史以來最大海戰。文天祥在北船中,親歷目睹了海戰經過。

到仝年(公元1279,祥興3)年3月20日戰事結束,元軍大勝,陸秀夫揹負着南宋第9任8歲的皇帝趙昺赴海,宋朝覆亡;隨從赴海而死之軍民,後浮屍於崖門海口者十餘萬具,當然其中有想逃跑不得而溺死,有戰死,也有很多追隨陸秀夫蹈海而死。文天祥在北船中,目睹親歷這次崖山海戰,記曰: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

文天祥並曾作一長詩,記其感懷,謹摘錄數句,藉觀大概:…

樓船千艘下天角,兩雄相遭爭奮搏。

古來何代無戰爭?未有鋒蝟交滄溟。…

一朝天昏風雨惡,炮火雷飛箭星落。

誰雌誰雄頃刻分,流屍漂血洋水渾。…

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兩淚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

崖山之戰後,張弘範遣使護送文天祥至大都,文天祥路上絕食8日,不死,被拘囚在北京府學衚衕。宋雖亡,文天祥仍堅守丹心照汗青初志,忽必烈愛其才,先後派丞相等往招降,不得。

公元1282年(元至元19)12月8日,忽必烈親自見文天祥勸降,文天祥不屈曰:「一死之外,無可爲者。」元世祖忽必烈無耐,又請已降元的南宋大臣往勸,遭文天祥痛斥,最後把被俘的南宋第7任恭帝趙㬎推出往勸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場,文天祥向兩宋首都(開封和臨安)方向跪拜後,從容就義,享年47歲。

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中雖沒有記述文天祥等有關故事,但對中國部分的描述,應非杜撰。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形容的中國,既先進,又繁華,如紙鈔的使用,運河的四通八達,煤的使用及白酒的醇烈等,都是歐洲人其時聞所未聞之事;他形容的南宋首都臨安,人口百萬以上;據網路資料稱,在11~13世紀,歐洲最大的城市如倫敦、巴黎、威尼斯、佛羅倫薩等人口,不過萬人至數萬人之間,連10萬人都不到。

而其時中國首都臨安人口百萬以上,另城市人口超過20萬的有6個,10萬人以上的城市有46個。這些大小城市,有代表性者,依馬可波羅遊記看,大略上都去過。和當時的歐洲相比,反差實在太大,於是很多老歐,就說馬可波羅是吹牛大王,管他叫「馬百萬」;「馬百萬」究竟去過中國沒有,乃成爲爭執不休的問題。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