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徵兵之難 殺人立威──未酬邦國中興之9(朱偉嶽)

陸軍一級上將、金門戰地司令胡璉的書房中的胡璉將軍畫像。(黃紹川攝)

在民36年12月25日國民政府推行憲政的時候,同時亦決定縮減各黨部的工作人員,先父浩公又被省政府改調爲順德縣任縣長一年。

順德縣緊臨廣州的番禺和中山縣,都曾被日寇侵佔統治多年,田籍帳冊等因戰亂多有散失,尚未能及時稽補;且離澳門和香港不遠,縣民有數十萬以上在港澳二地謀生。故順德縣政的處理,施展較爲困難,亦難免多受港澳僑居縣民的影響。加上由港澳返鄉投資的勞資糾紛,國共內戰時期仍不歇的徵兵,而所徵兵員多逃港澳無法徵集等,都是當時做縣長會踫到的死穴。

看浩公民37年(1948)4月12日之日記稱:早參加縣黨部紀念週,繼參與縣兵役協調會開會,據報告順德縣復員兩年餘,已徵送新兵約2000名,而真系本人應徵者,僅有水籐鄉之1人,而此人亦因犯盜竊罪,爲應徵而避罪者。

仝月17日浩公之日記:廣州行轅兵站督徵組,由組長鬍銳軍率領粵中師管區副司令詹行旭,廣東軍管區司令部專員劉岸,團管區司令薛季良,副官侯智深,民政廳股長馮翊等6員,於昨夜到縣,今上午9時,召集各鄉鎮長隊附開會,予坦誠報告順德復員後徵送新兵情形,計民35年度配兵1204名,已徵1182名,欠22名;民36年度配兵683名,已徵650名,欠33名;今37年度配兵1176名,現4月僅徵到80名,屆時能徵送多少未知;連同前兩個年度,順德已徵送新兵1913名,此1913名新兵,真正系其本人應徵者僅水籐鄉之1人,其餘1912名全系買頂。今9縣同時徵兵,造成本縣到鄰縣買兵已不可能,故能否在限期前完成徵兵任務,殊難樂觀。

這連年的外患內亂戰爭,人民多不願應徵當兵,實可理解。豈止縣長難爲,部隊亦有缺員之苦。戰鬥兵員都不足,在前線如何作戰贏得勝利?作戰是雙方在戰場上的生死對決,既影響國家的存亡或政權存續,尤涉及普羅百姓的生計與安全。難怪我國軍隊從民國初年的軍閥,至抗戰,至內戰,各方爲充實兵員員額,買兵頂替或強捉良民當兵等情事,難以禁絕。尤其較重大的會戰後兵員損失較多,而又急需補充兵員而不可得時,強徵或捉兵之事更容易發生。

國府陸軍第118師第353團楊書田團長,在其徵兵日記中記載說(資料來自網路,未見日期,推判其日期應在1948年末至1949年夏間):在江西省黎川縣新城鎮徵兵時,曾藉殺人立威,死者包括李長耀,他是以接掌其父李流芳第六保第一甲甲長身分,以符合緩徵資格抗徵,另一爲饒達三,以師範畢業但未服教職不符緩徵而抗徵;另還關押了領導抗徵的大芸鄉前鄉長陳原和。

由此可見,徵兵之難,先困住了縣太爺們;前方部隊臨時有所急需時,軍隊就直接介入徵兵業務了,還可殺人立威呢!故民37年(1948)12月15日徐蚌(淮海) 會戰國軍失利,黃維的第12兵團全軍被殲,傷亡及被俘者11餘萬人。黃維被俘,胡璉突圍受傷,突圍到蚌埠後,設收容站收容突圍歸來的官兵兩千餘人,後赴上海醫治復元。

蔣中正總統於1949年1月下野前,授權胡璉重建12兵團,國防部給他一紙命令,指定由浙、閩兩省各徵新兵3萬人,江西新兵1萬5千人。請問在這風雨飄搖的時日,還能稽徵到新兵?但部隊的官兵們有了這一紙命令在手,將在外自然有將在外的辦法唄。

這一紙命令,浙江、福建兩省都表示礙難照辦,只有江西省主席方天,是抗戰時石牌之役與胡璉一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的老長官,願意配合重建12兵團而推動徵兵。方法是先創設怒潮軍校擴大招生,培養基層幹部,同時嚴格實施徵兵,晚期並以「搶救青年」爲名,強抓壯丁入伍。

(朱偉嶽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