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伴我成長的老中青三代機車頭(劉良升)

臺鐵東勢支線民國48年通車時,首航的蒸汽機車頭DT607。(劉坤秀提供,中時檔案照)

我成長於臺灣最南端屬熱帶氣候的屏東縣,自小就是鐵路迷。幼時前往臺北省親,或去南部的大都會高雄市遊玩大多是乘坐火車,因此臺灣鐵路屏東線不啻扮演着控制進出屏東的樞紐,也是一路見證伴我成長的一條交通要道,相同地,我也默默觀察它的變遷與茁壯。

臺灣鐵路建設之規畫始於清朝末年首位臺灣巡撫劉銘傳,他先於1887年奏請興建臺灣鐵路,到1893年時雖只建成了基隆經臺北到新竹間的路線,但這在普遍顢頇無能的清朝末年腐敗政權中,可稱作是極爲不凡的成就,而且這段近80公里的窄軌鐵路之興建,時間僅稍晚於內地的吳淞鐵路和唐胥鐵路,在整個中國鐵路建設史上也是屬於鼻祖者。

1995年乙未年日本挾着甲午戰爭戰勝者的餘威,擊敗了唐景崧、丘逢甲,和劉永福組建的臺灣義軍,開始了半個世紀之久的殖民據臺統治,同時並引入了日本工業化的現代手法,以戮力攫取臺灣的資源,作爲發動大東亞戰爭的準備。

日據時代臺灣的鐵路建設不脫軍事和經濟考慮,當殖民政府把基隆到高雄的西部縱貫鐵路幹線建成後,爲了連接臺灣最南端的兩大南進基地,亦即日軍屏東空軍基地,和屏東縣東港鎮的日軍大鵬灣海軍水上飛機基地,並覬覦屏東平原上的水稻和蔗糖等經濟作物時,鐵路屏東支線毫無懸念地自高雄站延伸了出來。

1945年抗日勝利,國民政府光復臺灣,也全盤接管了日據時期完成已具規模的鐵路系統,併成立了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來專責處理鐵路運輸業務。到了我開始記事的1970年代初期,基本上臺鐵的重心都放在基隆到高雄的南北縱貫線上,屏東支線除了引進些柴油機車頭,改建了幾座原來日式木質車站建築爲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外,其餘鐵道站場設施都很落後,仍然是單線(單軌)的交通線路,想必與臺灣光復前後日據時代所遺留者相去不遠。

1970年代中期臺灣西部鐵路電氣化工程如火如荼地展開。1979年,整個西部縱貫線南北電氣化工程全部告成前後,我詭異地發現,這段期間屏東支線的蒸汽機車頭增加了,原先行駛的柴油機車頭反倒減少了,這大概是臺鐵當局不想讓西部局部完成的電氣化路線,出現有蒸汽機車頭,柴油機車頭,和電氣機車頭,老中青三代並行的不協調畫面,故將主線上全數或多數的蒸汽機車頭調撥到支線上行駛,所以屏東線的旅客,對於西部幹線鐵路電氣化「未蒙其利,先受其擾」,所幸這現象在更多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製造的電氣機車頭運抵臺灣後,而逐次改善,最終總算再也見不着蒸汽機車頭運行的身影了。

而80年代末期,臺鐵開始自屏東支線的終點站屏東縣枋寮站,興建新的南迴鐵路,繞行並穿越橫亙寶島正中的中央山脈南段,對接臺灣東部花東鐵路系統的臺東站,終於在1991年12月完成了環島鐵路網,自此,屏東線在整個鐵路網線上,才擺脫了一個像「盲腸闌尾」似的附屬器官,從而真正納入了一個全島環線的南段。

未幾,伴隨中央行車控制系統(CTC)的引入,高雄至屏東複線(雙軌化)的完成,鐵路電氣化自高雄往南邊的延伸,加上部分路段鐵路高架化的興建,這才真正地把原屏東支線與西部縱貫幹線的落差漸次彌補了起來。

猶記得在這伴我成長的臺鐵老中青三代的機車頭中,蒸汽機車頭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龐然大物。蒸汽機車頭除了它「嗚嗚嗚」的汽笛聲繞富特色外,它從靜止到加速時那個井然有序,充滿動能「哧嚓哧嚓」的蒸汽機節奏,伴隨頂上煙囪的黑煙,和輪軸間排放出一大團的白色蒸氣,加上在深夜中充滿神秘色彩的黑色塗裝,怎能不吸引旁觀者行注目禮呢?

當時許多知名的口技明星,都喜好模仿蒸汽機車頭離站啓動,到進站減速的音效,我們半大不小的孩子也都能來上一段,模仿自娛,而時至今日,除了蒸汽機車頭,尚不見有人刻意去表演柴油車頭和電氣車頭那相對單調無聊的引擎聲。

由唐榮轉民營,以及中鋼公司及日商等共同合資成立的臺灣車輛公司,開發的臺鐵200電聯車(圖右),以及柴油機車頭(圖左)。(臺灣車輛公司提供,中時檔案照)

此外,在屏東支線全爲單線(單軌)運輸時,中央行車控制系統(CTC)也尚不及延伸至此時,當年如何安全無虞地指揮在單線軌道上會車的重責大任,就全賴鐵路局的人工指揮了。那時本站與緊鄰的另一站的區間都備有一個大金屬環,它是象徵特定區間內單一「用路權」的通行證,哪一列列車擁有這個金屬環,則該列列車將唯一擁有行駛該區間的路權,以確保每兩個相鄰車站的區間內至多隻有一列班車在運行中,來避免列車對撞或追撞的機會。

比如說,當時我坐在北向的列車進站時,看見南向的列車鵠立站臺恭迎我們進站,並靜候站長將列車的金屬環由北向列車取回並移交到南向列車手中,站長還可以順道和各組列車組員含暄一番,如此這般將用路權和人情的溫度一道傳達到了南向列車,而南向列車到了下一站後再由下一站站長將金屬環取回,這隻象徵路權的金屬環就不斷在兩站的區間內南下北上地傳遞着,至於對同一班列車而言,相同的接力管控就這樣一站一站地重複,來維繫這個單線(單軌)鐵路支線的運作,雖然效率不甚高,但也合情合理,安全可靠。

來到美國搬至德州後,不曾乘坐此間的火車,離家最近約5英里外的鐵路線,也只有不定期的貨車班次。而每次全家人回臺灣探視親人,都要特意帶着兒子們去嘗試乘坐火車的感覺,只是電氣化的地下鐵,電聯通勤車,或高速鐵路,均不再擁有那些頗具特色的汽笛,和充滿動能誇張的節奏感了,而鐵路線自動號誌的運作,就像汽車開入十字路口時交通燈號自動變化般地理所當然。也無怪乎,這些設置已激不起兒子們對火車的喜好了,這或許是時代推移中的得與失之間吧!

唯我每次在鐵路平交道前看到Union Pacific的柴油機車頭拖着百餘節的貨車廂呼嘯而過時,那與臺灣鐵路系出同門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製造之柴油機車頭,熟悉的造型與汽笛鳴叫聲,還能約略喚起一些自身孩童時的記憶,這也是兒子們所無法領略的鐵路之愛的樂趣吧!

(作者劉良升現居現居美國德州休斯頓市)

【劉良升專欄每週二刊出】

史話專欄歡迎自身史實經驗、讀者回響、書摘合作、歷史書評、論文或相關文章、照片分享,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