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岸重開機 給和平一個機會
前言:過去一週《中國時報》邀請9位兩岸專家,從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個角度,深入探討了「兩岸關係重開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獲得兩岸讀者許多正面迴響,這說明了一個事實:面對加速惡化的中美關係,兩岸有識之士無不希望找到對話溝通的突破口,以避免兩岸墮入深淵。
兩岸關係自民進黨勝選及香港局勢惡化後,似已看不到和解空間,如今美中對抗更從經貿、科技延伸到地緣政治、軍事、意識形態領域,呈現不斷下行的螺旋,一片驚濤駭浪,但臺灣沒有縮在殼裡聽天由命的本錢,必須以冷靜務實的心態正視現實,尋求最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兩岸策略。
美中對抗不斷升高,是數十年來不曾出現的。其中有新舊強權踩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矛盾,也有美國總統川普選情告急而大打反中牌之故。美國放棄對中接觸政策,對臺灣可能是機會,但更可能是威脅。民進黨政府若只思收割短期政治利益,而不思兩岸關係如何能有建設性地重整,一旦川普轉彎,或被美國選民拋棄,臺灣會發現自己卡死在反中火線上,前無出路,後無退路。
正視現實尋找發展機會
70年來,臺灣的生存發展一直非常艱困,現在雖然略有一些財富,但外在情勢的危險比冷戰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不是閉上眼睛或說些文青式辭藻就能掩蓋的。我們從過去到現在與未來,都要面對實力遙遙領先、主權立場與我對立的大陸,臺灣必須正視現實,然後從中尋找生存發展的機會;如果現在找不到,就要想辦法去創造。現實不利於我,就要努力創造一個較有利的現實,而不是坐以待斃,更不能假裝問題不存在。
美中再對抗也不可能替臺灣打趴中國,因爲中國的崛起已是既成事實,而兩岸之間的相互依存與融合同樣也是事實。這次新冠疫情最早起於大陸,但大陸3個多月就壓制住疫情,之後幾波都較小而零星,倒是歐美等地災情慘重。當全球經濟一片哀號,大陸卻最早恢復,第2季GDP成長達3.2%。
蔡政府上臺後努力推「新南向政策」,想分散對大陸的依賴,但今年1到5月我對東南亞的出口降了5.1%,對大陸出口佔總出口的比重卻來到45%的歷史新高,東協與大陸的貿易則增加了4.2%,可見「南向」不敵大陸龐大的經貿力量,經貿實力愈弱,臺灣就愈依賴大陸。
臺灣需要讓兩岸重開機,不是隻爲了向「錢」看,而是必須向「前」看。任何物種都必須在所處的環境裡找出路,儘量化解不利因素,爲生存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這個物種的未來纔有機會,國家亦然。兩岸關係自蔡政府上臺後即陷入僵局,過去賴以運作的「九二共識」作業系統已被摒棄,新的作業系統一點影子也沒有,雙方似乎也都不急。大陸方面是自恃國強兵盛,臺灣跑不掉;民進黨是抱定美國大腿,想靠着美中對抗尾巴搖狗。但美中風波會過去,大陸卻永遠在臺灣隔壁,兩岸關係好一點,營造出一個有合作交流、有基本共識且安定和平的環境,臺灣的未來纔有更多發展機會。
兩岸關係之所以倒退,大陸的強勢、彼此思維與體制的差距固是原因,但早在香港問題前,太陽花運動即已揭露出臺灣年輕世代對兩岸接近的疑慮,這背後的深層心理因素其實是自卑與怯懦。過去臺灣經貿實力與生活水平遠高於大陸,但隨着大陸強勢崛起,臺灣民衆開始有打不贏的挫折感,覺得臺灣絕對無法對抗大陸,一碰上就會輸盡身家,只能選擇逃避苟活。如果我們沒有直面威脅並加以化解的勇氣,那只是在拋棄未來的生存機會。
大陸須給臺灣更多尊重
大陸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日前在本報撰文,提出了有別於「絕對統一」的「相對統一」概念,是共同維繫「一箇中國」,而不是一方對一方的征服與消滅,他並呼籲創造一個兩岸都可以接受的一箇中國新概念。事實上,大陸的三段論是用「中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中間是有讓兩岸找到交集的空間,只看雙方願不願意以智慧與勇氣去創造新的未來。
面對大陸,臺灣不能只想到對抗,那會陷入戰鬥模式,戰鬥更不利臺灣。我們必須面對困難,思考如何緩和緊張、化解危機,取得有利於發展的機會。讓兩岸重開機,臺灣需要更勇敢,大陸必須給臺灣更多尊重,給和平一個機會,就算彼此仍有距離,但都能爲自己創造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