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政經兩頭討好必有一失

報社

美軍將於今年9月11日之前,自阿富汗全數撤出,代表美國針對911事件的20年反恐戰爭終於畫上句點,也代表美國將騰出手全力對付大陸。過去20年,由於美國忙於反恐戰爭,中國才能抓住機遇快速崛起,終有今日的成就。美國加大力度應對中國崛起,中國能否繼續和平崛起,甚至東亞能否維繫和平,都將面臨挑戰

美撤出阿富汗 將全力對付大陸

回顧冷戰結束之際,蘇聯瓦解,美國獨霸天下,冷戰時代聯中制蘇戰略不復存在,如何看待中國成爲美國後冷戰時代一大爭點。當時美國充滿自信,認爲中國對外開放,將提供廉價高素質勞工與安定友善的生產環境,並吸引大量外資投入,對中國、對世界都有利。當時在政治上,柯林頓政府認爲隨着經濟發展而崛起的中產階級將萌生民主意識,對中國採取全面交往政策,給予中國很大的發展機會。但進入21世紀,大陸隨着經濟快速成長,國力迅速提升,勢頭之迅猛使得周邊與相關國家感受到壓力,導致「中國威脅論」的出現。

2000年小布上臺,在保守派主導下,不再視大陸爲「戰略伙伴」而定位爲「戰略競爭者」,視爲可能挑戰美國霸權的假想敵,而且應在未足以構成真正威脅前予以遏制,因而加大對中共的軍事壓力,2001年4月南海軍機擦撞事件,情勢一度緊張,當時大陸自知實力尚不如人,隱忍下來。

怎知當年9月發生911事件,造成美國人嚴重傷亡,美國開始了漫長的反恐戰爭,同時打亂了亞太佈局。美國出兵阿富汗及伊拉克,花費6兆美元以上龐大軍費,造成近萬名美軍陣亡與80萬名平民的死亡,美國國力元氣大傷國際威信掃地。對外征戰更造成美國內部投資不足,基礎建設落後,貧富差距擴大,國家內部嚴重分裂。

大陸利用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聚精會神從事發展,經濟實力更大幅提升。2001年大陸加入世貿組織搭上全球化列車,2000年GDP總量約1兆多美元,還排在英、法這類中等強國之後,前3大的美國、日本德國分別是中國的9倍、4.4倍、1.7倍。2019年中國GDP超過14兆美元,達到美國的66.6%,是日本的2.75倍、德國的3.59倍,20年來增長10.1倍。2000年中國人均GDP爲959美元,2019年突破1萬美元,來到1萬261美元。如按照購買力平價(PPP)法測算,2017年大陸GDP總量已超過美國。多家知名經濟研究機構認爲,中國GDP有機會在2028年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不僅經濟數字亮眼,更重要的是,大陸憑藉經濟實力,利用經貿合作,如一帶一路及去年簽訂的RCEP、「中歐貿易協定」等,深刻地嵌入國際經濟體系,建構互依互賴的經貿網絡,提高安全屏障

軟實力、巧實力比硬實力重要

美國從反恐戰爭脫身,即使採取戰略收縮,仍然不會放鬆對大陸的遏制與圍堵。事實上,歐巴馬時期的「重返亞洲」、川普時期的「印太戰略」,都是以大陸爲假想敵,足見情勢險惡。而拜登面對的是一個分裂的美國,爲維繫團結,必須延續川普反中路線,加大反中力度。觀察拜登政府一連串的合縱連橫,以中共爲最大戰略對象的態勢非常清晰。

但情勢已與20年前不同,小布希時代的美國,無論在實力與信心上足可透過以軍事爲主的壓力,在短時間之內壓制住大陸的崛起。如今中國養精蓄銳,早非吳下阿蒙。這一點拜登不會不知道,也絕不容許自己揹負被大陸超越的歷史罪名,歷史確實有可能回到「修昔底陷阱」霸權之爭的道路,這是近期東亞戰略情勢急速惡化,臺海顯得戰雲密佈主因。只能希望在東昇西降歷史進程中,兩強領導人能理解,21世紀的國家競爭,軟實力與巧實力比硬實力重要,絕不能以戰爭爲國家成長的手段。

冷戰時代東北亞與東南亞兩場戰爭,臺灣享受了戰爭紅利;後冷戰時代臺灣利用大陸的成長機遇享受了和平紅利。如今大陸是臺灣最大出口對象,產業鏈密切結合,不可能從中美對抗中獲取冷戰紅利。美日高峰會後,中日關係倒退,東亞局勢充滿變數,臺灣切不可因《美日聯合聲明》對臺海安全的表態而沾沾自喜。臺灣在政治上親美反中,經濟上卻極度依賴大陸市場,中美對抗若日益惡化,政治、經濟的兩頭討好終將難以維繫,最後必有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