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看清OPEC反常行徑的真相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部長會議持續維持不減產決定,使國際兩大原油指標油價周線下跌,再度確認了低油價趨勢的格局。(美聯社資料照)

上週五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部長會議持續維持不減產決定,使國際兩大原油指標油價布蘭特原油(Brent)、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周線下跌3.43%、1.94%,再度確認了低油價趨勢的格局。

從去年6月19日起,Brent、WTI油價便從每桶115、106美元的高水準,一路走跌,其間雖有回檔,卻仍難逆轉價格走弱的趨勢。低油價成因固然深受OPEC維持日產3,000萬桶的生產配額不變、美國頁岩油和非傳統原油量產、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2014年底產量紛紛創下歷史新高等因素造成的供給旺盛,全球經濟成長復甦緩慢所導致的需求疲弱,以及美國、歐元區、中國及日本經濟表現良窳各異與貨幣政策鬆緊不一,形成的強勢美元等三大基本面因素影響。但真正壓垮高油價的最後一根稻草,實爲OPEC維持產量不變的決策。

長久以來,沙國扮演穩定國際原油市場供需及維護OPEC成員國利益的搖擺生產者(swing producer)角色,常在國際原油供給出現過剩時,透過減產手段平衡市場供需,以利支撐油價。但這次沙國爲首的OPEC不只犧牲自身利益,選擇維持產量不變,甚至再三重申不減產的決心。

進一步探究後發現,OPEC之所以出現這種前所未見的反常行徑,主要是受制於兩大威脅。首先是供給出現結構性的改變。嚴格說來,即使去年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但因需求減弱程度遠低於次貸風暴及歐債危機時期,且原油消費量不僅未衰退,還有微幅增長,不應出現大量供給過剩的情況纔是。然而,非傳統原油產量增幅驚人,卻加大了供給力道。其中,2013、2014年美國原油生產年增量皆逾200萬桶/日,且預期2015年仍可增加將近150萬桶/日,至950萬桶/日的歷史新高,使美國的原油產量已和沙國及俄羅斯等產油大國相差無幾。

此時,若OPEC大舉減少產量,不只會造成市佔率大量流失,更會因拉高油價而促使非傳統原油蓬勃發展,爲OPEC招致永久性的傷害。一如1980年代北海油田大量開採時,沙國以減產50%手段支撐油價,最後導致市佔跌幅將近2成,以及尾隨而來長達13年的財政赤字夢魘。因此,即使當前油價崩跌,OPEC仍決議不計代價發動價格戰爭,也要維持住OPEC在全球原油市場的市佔率。

其次,再生能源的崛起及未來可預見的發展,也是令OPEC維持供給不變的重要原因。近年來,隨着環保與永續發展的理念成爲顯學,再生能源迎來天時地利般的成長階段,導致原油需求增速恐將出現永久性的放緩,2015年全球增長料將不到100萬桶/日。即使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美國經濟仍維持成長趨勢,但過去10年來的原油需求量幾近停滯,甚至出現衰退。2000年至2014年美國經濟成長將近30%,原油消費量卻由2000年的1,970萬桶/日,下滑到2014年的1,906萬桶/日,顯示原油逐漸被太陽能、生質燃油等再生能源緩步替代。

尤其是隨着發電效率與儲存設備的技術進步,過去10年間太陽能發電量已出現年平均超過50%的高速成長率,且近年來太陽能發電效率大幅提升至20%,更加快太陽能應用普及的進程。此外,以往開車用油一直是原油消費的主要來源,美國汽油消費量佔原油煉製品消費量比例將近45%,但當前美國對車輛平均油耗標準(CAFE)轉趨嚴格,再加上生質燃油、電動或油電混合汽車技術漸臻成熟,皆導致人類對原油依賴度日益下滑,也印證了OPEC前石油部長亞瑪尼(Sheikh Yamani)早在2000年就曾直言2030年市場將有大量原油滯銷,並表示新技術的不斷革新,終將把石油時代送入歷史的預測。

況且,取代美國成爲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的中國,也在去年11月12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北京會晤後,首次承諾2030年將達碳排放量頂點的減碳時間表,並期望2030年中國有20%的能源來自再生能源,等同宣佈石油的能源霸主地位不再。

供給結構改變及再生能源崛起等兩股威脅來勢洶洶,不只使OPEC坐立難安,也令沙國對原油需求的未來越來越不具信心。或許正因如此,才讓OPEC不得不追求短期最大的利益,並在低油價環境下,忍痛維持產量不變,甚至可能是去年沙國不僅維持原油產量,增產量更創下歷史新高背後的真正原因。

由此看來,OPEC反常地維持產量不變的決策,就顯得合乎情理。畢竟,此舉一方面可以抑制美國非傳統原油產量,爭取市佔率、減緩替代能源的發展速度,以期在OPEC於全球原油市場尚有主要發言權時,儘可能獲取最高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能夠在政治上打擊俄羅斯與伊朗。從近期各國高成本油源的投資與生產已開始下滑的情形看來,沙國保衛市佔率的目的似乎收到初步成效,但能否就此確保OPEC成員國續享往日風光,仍舊充滿變數,亦使這場價格戰爭尚未能看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