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看清出口轉內銷的認知作戰

中國時報社論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推出「臺灣未知的真面目」專題,報導指出9成臺灣將官退役後前往中國大陸,還有以提供情報換取金錢的情事,國軍腐敗已成常態;此外,臺灣軍隊雖有17萬人,但軍官和高級幹部卻仍以「外省人」居多,且歷屆國防部長几乎被外省人壟斷,甚至身爲三軍統帥的總統蔡英文也無法掌控三軍。

外媒與民進黨關係良好

報導剛出來時,原本國安高層及駐日代表處都一片靜悄悄,直到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大爆粗口,痛罵媒體未經查證即做此虛假報導,令人憤怒之後,總統府、國防部等才輕描淡寫的反應,請日方要查證。不過,素來熱愛使用社羣媒體表達意見的蔡英文,對此卻隻字未提,倒是對南投立委補選的結果大表欣喜。

無獨有偶,路透日前報導,爲了影響明年的總統大選,中共當局將針對臺灣政經領域的「意見領袖」發起所謂的魅力攻勢,以體育、文化或商務的名義進行交流,以藉此影響民意,左右大選。

《日經新聞》的報導稱訊息來自「知情人士」,並引述一名退役陸軍軍官的說法,報導中的受訪對象也未具名,讓人感覺整篇報導像是有人提供了一篇如同小說般的內容,讓《日經》記者照着發揮。可議的是,受訪者的言論充滿着省籍意識以及附和政府的反中意識。

而路透上述報導的內容和時機,令人聯想到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上月率團訪問大陸,並拜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和國臺辦新主任宋濤的相關活動。路透表示,報導是引用臺灣安全機構內部報告,報告稱「中國共產黨正在制訂本年度兩岸交流計劃。衆多與臺灣相關的機構將逐步恢復邀請各級臺灣人士到中國大陸旅遊。」但引用自什麼機構、什麼人撰寫的什麼報告,路透的報導同樣模糊以對,報導中也未出現具名的受訪者,感覺又是一篇其來有自而死無對證的報導。

2月中,倫敦《金融時報》也曾引述「一名臺灣高層官員」的說法指出,近年來臺灣有「數十次」觀察到中國大陸的軍用氣球飛入臺灣空域,次數比過去多很多;報導中還引述另一名曾聽取相關簡報的人士表示,「這類侵略平均每月都有一次」,感覺起來真是山雨欲來、愈來愈嚇人。

《金融時報》報導的結論是:中國大陸的這種舉動,「令人擔心北京當局可能正在準備攻打臺灣。」對此,國防部只證實2022年的2月曾經發生過一次類似事件。而《金融時報》這篇報導的採訪對象也沒有具名。衆所周知,《日經新聞》臺灣支部和民進黨蔡政府的關係密切且良好,《金融時報》則早已被《日經新聞》收購。從《日經新聞》、路透到《金融時報》,這3篇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報導,方向都一樣是強化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威脅和影響,激起臺灣人反中仇中的目的十分明顯,但無論內容有多驚悚,一律都沒有明確的受訪者。

附和反中立場分化兩岸

儘管《日經新聞》經過我外交部的壓力做了澄清,表示報導中的陳述僅爲受訪者個人的立場及意見,不代表社方立場,並對造成的困擾表達遺憾。輕描淡寫,外交部長吳釗燮還對此表示肯定,緩頰說此事到此爲止。

然而,不論事後是否澄清,從外媒報導引述的報告或是知情人士的爆料來看,有些都屬極機密,機密到臺灣的媒體、甚至親綠媒體都無法取得,看來只有國安高層刻意泄露,外媒纔拿得到,國安高層和三軍統帥難道不擔心國安情資外泄嗎?

然而,蔡政府似乎不以爲意,對於破壞國軍形象的報導不積極反駁、對於「氣球侵臺」情資外泄也不多加追究,反應如此雲淡風輕,實在有點反常。如果從歷來一些外媒對臺灣政情不實報導的例子可以看出,絕大部分都是透過外媒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所作的認知作戰。「澳洲間諜」王立強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如今總統大選在即,民進黨爲了勝選一向無所不用其極,這些外媒報導的步調和親綠媒體口徑一致,看來是蔡政府內部有人以「出口轉內銷」刻意操作的認知作戰,不僅傷害族羣和諧,更分化兩岸和平,製造臺海戰端。越接近總統大選日程,這種事例應該會越多,對臺灣的傷害也越大。2024怎麼能讓這樣的政府繼續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