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從納許賽局理論 看社經行徑

賽局理論又稱爲博弈論、對策論,包括不同賽局設計,例如合作與不合作、靜態與動態、完全與不完全信息等等,經過不少學者推論修改,發展出多套支派理論。賽局理論被運用到個人、經濟、產業、社會的諸多行爲上,巧妙地解釋各種現象。

參加賽局的每一位都先假設對手將採取某種行動,對手行動可能對自己不利,在此推想下擬定自己因應策略,如果每一位參賽者皆採如此行動,結局是衆皆蒙受其害。該理論的典型例子是囚犯困境,兩個被隔開的囚犯面臨人性挑戰,每人都不相信對方,怕被對方出賣,遂供出對方犯罪實情,結果兩人都罪證確鑿,受到重罰。

產業競爭過程中常見賽局現象,企業之間有捉對撕殺,也有合縱連橫。以商品定價策略而言,公司常競相削價以爭取客戶,比賽誰的售價最爲低廉(或買價最優厚),但激烈競價仍然客戶難求。1930年代大蕭條期間,華爾街銀行存款客戶紛紛領出儲金,銀行競相提高存款利率,成爲割頸性競爭,最後是政府祭出利率上限管制(Regulation Q)才化解升息僵局。

選舉過程便是一場短兵相接的賽局。在選舉過程中,爲了求勝,無所不用其極。雖然常喊口號要採取乾淨選舉,但常彼此競相抹黑。蓋候選人擔心對手抹黑,因此急急蒐集對方污點瑕疵作爲攻擊焦點。你咬我啃,招招見血,成爲一片烏雲密佈的選舉文化,選民也在挑釁氛圍下,在投票箱前失去了冷靜理性。

談判必然會用到賽局思維。歐元區與希臘的政經談判,你來我往,歹戲拖棚。希臘賴住德國不會放任希臘不救,繼續賴帳; 德國認爲希臘不會枉顧大局永遠擺爛,繼續與希臘商量條件。這場賽局,不知何時纔會看清終點。

如果賽局過程中參賽者改變競爭態勢,互相約定,彼此合作,攻守同盟,或可獲得最佳結局。然而,合作的表相下,總是有偷偷違約者。商業間諜竊密暗槓,爾虞我詐,合作伙伴笑裡藏刀,反目成仇,都讓賽局變得詭異難測。此外,即使所有廠商緊密合作,形成聯合壟斷,衆寡懸殊,恐損及消費者權益,反成爲公平交易法、反托拉斯法的規範對象,必須維持市場競爭態勢。

懂得賽局理論,不保證可以獲勝。勝者必須正確掌握賽局中每一位出手的策略,正確爲自己判定適切因應方向,才能在賽局中求得勝算。三國演義中的孔明妙計「草船借箭」「空城計」,乃是掌握了對手的心理反應與行爲模式,刻意設計引領對手出招,反敗爲勝,獲千古讚歎。如今在多變的社經環境中,資訊更爲通達,情境更爲繁複,要如孔明般聰慧用計獲勝,頗爲不易,可需相當功力。

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以強烈的手法描述納許的迷亂心境,震撼所有觀衆。他活在處處賽局的思維下,在現實與幻覺中游走,變成精神病患,所幸靠着自己毅力與妻子關愛,讓他能夠站起來,獲得諾貝爾獎,享受到世界的美麗。那麼,國內外社會在這處處僵局的環境下,能否跨過迷亂,認清賽局陷阱,走出惡質情境,河清海宴,時和歲豐,步向美麗境界?努力,非得更多的努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