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許智超》大陸兩會 關係臺商的經濟利益
大陸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兩會新聞中心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舉行記者會,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新華社)
「反對臺獨」與「和平統一」,成爲2016年臺灣再次政黨輪替後大陸政府工作報告的涉臺主軸,然而2021年大陸兩會在關乎臺灣問題上幾乎隻字不提,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僅就中外記者提問簡短回答,顯示2020年以來大陸方面逐漸採取行穩致遠的「冷處理」態度。
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奪回執政權後,端看大陸政府歷年工作報告「和平統一」與「九二共識」持續成爲涉臺關鍵詞彙。然而,2016年臺灣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2020年涉臺議題更成爲40年來大陸政府工作報告最爲簡短的論述。
2020年大陸總理李克強在發表涉臺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行徑。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反對『臺獨』、促進統一,我們一定能開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過往涉及臺灣問題的關鍵字「九二共識」與「和平統一」開始不被提及,實際上已然釋放了重要的政治訊號-冷處理。
2021年臺灣問題更被媒體形容爲「遇冷」。全國政協首場新聞發佈會、全國人大首場新聞發佈會皆無相關提問,何況王毅是針對中美關係的戰略框架下提出論述,顯示大陸方面已經不再視臺灣議題爲首要方針。
實際上,臺灣問題確實並非大陸目前首要重點,尤其相比國家發展計劃《十四五規畫》與《2035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更形份量微不足道。《十四五規畫》與《2035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明確地指出未來大陸的戰略規畫方向,前者象徵着近來5年的經濟發展、後者則清楚表明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近來火熱的「新基建」亦會納入臺商參與,因此如同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所言「完全去中國化是不切實際」;事實上在中美貿易戰經濟漸顯脫鉤的情況下,兩岸早非純粹一刀兩斷的政治問題,而是切身每一位臺灣人相關的經濟利益。
撇除政治問題以外,《十四五規畫》涉及的稅制改革纔是臺灣人應當注意的重中之重,待整合非稅務機關與稅務機關流通訊息的金稅四期上路後不難想見,大陸臺商的資金流動將更爲難逃監管,諸如資金規模移轉、規避常規繳稅與企業經營等異常行爲,被稽查部門查獲的情事只會與日俱增。
至於部分臺商行之有年「兩地支薪」薪資發放模式,是否會在日益嚴格的稅收制度下改爲「一地支領」,未來也勢必成爲大陸稅務機關查覈的重點。試想近年來大陸人均所得屢創新高,爲何單就部分臺人在陸薪資「幾乎凍漲」?總而言之,未來臺灣人如何在符合有關單位規範下審慎調整,同時針對大陸《十四五規畫》與《2035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有所深化認識與理解,才能連結本土產業的既存軟硬體優勢,進而面向國際市場來系統性地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