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經濟 疫後時代大趨勢
何日生表示善經濟所追求的最終理想與目標,就是「利他爲本,和合共善」,政府可以提出獎勵措施,或是評比前500大善企業。(張鎧乙攝)
何日生簡歷
善經濟主要特徵
「善對我來說就是利他、和合。」今年出版「善經濟」,講述從利他角度,從事經濟活動的慈濟人文志業發展處主任何日生,表示善經濟所追求的最終理想與目標,就是「利他爲本,和合共善」,而疫後他更看到善經濟的重要性,這是時代的趨勢。
2013年,他就有了「善經濟」的概念,但缺乏紮實論述。2018年,在慈濟工作已18年的何日生,向證嚴上人告了長假,4月飛往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人,包括來回美國哈佛與哥倫比亞大學,本預計到6月,以2年時間完成心目中的兩本以善爲基礎的鉅著。但遇到疫情後,訪問學人生活提早結束,不過今年3月,已繳出「善經濟」,另外一本「善治理」,也即將面世。
「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厚達500頁,何日生從東西方哲學論述善的起源,旁及整個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經濟思維,最後提出善企業的10個修練。包括以「信念爲核心」、「價值爲領導」、「愛做爲管理」、「原則爲治理」、「慈悲爲創造」、「圓形爲組織」、「利他爲系統」、「典範爲永續」、「地球共生息」、「萬物共生共榮」。
改善嚴重貧富差距
談起發想善經濟動機,何日生說,這是他看到時代趨勢。過去公益是靠捐款或課稅,不足再由慈善來做,爲何不從源頭的善追求均富。在劍橋的康河旁研究經濟歷史長河,他感觸到從沒有一個是世代,像資本文明這樣無止盡的擴張企業版圖,也無止盡造成極大貧富差距。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指出全美三大富有的人等於美國49%的財富總合,何日生表示,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國富論》提出「無形的手」自然分配,從來就沒有公平過。
他指出,把善放在經濟裡就能夠利他,就能夠和合。企業顧到員工的利益,顧到消費者利益,顧到股東與社會環境永續利益,能兼顧就是善。
其中「善企業」就是以信念爲核心,以價值爲領導。「善經濟」,則是以利他爲核心,以善的動機、善的方法,達到善的果實。
善經濟也提出「生產的善」、「經濟的善」,以達到「與地球共生息」。何日生說明,這就是「珍惜物命」概念。像上人一張紙,鉛筆藍筆紅筆寫不夠,背面再寫一次。如此就不會無止盡生產、消費,地球就不會一直被剝削。
對於企業活動裡的10個修練議題,例如慈善如何創新?何日生舉例,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發明的福慧牀就是,這是上人2009年看到巴基斯坦水患,孩子剛出生卻躺在地上,才發明賑災可以拉開就睡的牀。「創新不是來自競爭,是來自慈悲。」
評比前500大善企業
至於如何自動自發培養利他?何日生說,就是去見苦,就可以啓發慈悲心。而除了個人的努力,政府企業都可以爲建構「結構性利他機制」盡一份力。例如政府可以提出獎勵措施,或是評比不是前500大,而是前500大善企業。企業主則可以把員工行善訂在獎勵機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