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窮人菜”巴伐利亞美食招牌

德國有句俗語:沒有嘗過大疙瘩湯、烤豬肘、奶酪點心的人就不能算去過巴伐利亞

大疙瘩湯,巴伐利亞第一道菜

大疙瘩湯被稱爲巴伐利亞的“第一道菜”。這不僅是因爲熱騰騰的大疙瘩湯通常是一頓巴伐利亞大餐中的頭道菜,也因爲這道湯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菜餚之一。

“早在150年前,大疙瘩湯已是巴伐利亞農村家庭的一道傳統菜餚。”慕尼黑大學民俗學家貝爾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時一日三餐都有湯,且早餐湯在當時特別流行。那時候,只有窮人才喝湯。一份湯、一份麪包,就吃得飽。結果,大疙瘩湯因爲受到茜茜公主、路德維希二世國王等名流喜愛,逐漸走入貴族家庭。之後,大疙瘩湯逐漸成爲餐前菜,地位也越來越高。

大疙瘩湯由粗麪粉、黃油和雞蛋製成,先用兩個勺子揉成麪疙瘩,並根據口味在麪疙瘩中加入肉桂、糖和水果,然後放到牛肉湯中,再按自己的口味加些胡蘿蔔絲、檸檬皮、月桂葉、香蔥、辣椒等調料。一道美味、可口又營養的疙瘩湯就做好了。

近年來,大疙瘩湯出現越來越多的變種。比如,有人把湯的兩個大疙瘩改成三個較小的疙瘩;有的每個疙瘩用不同的食料做成,除了傳統的一個外,另外兩個各加入菠菜和胡蘿蔔,製成三種顏色的疙瘩;還有則在疙瘩中加入巧克力、水果泥、啤酒食材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現在巴伐利亞仍保留着100年來的傳統。如果有大疙瘩吃不完剩下的話,許多家庭會把它們放在黃油中煎炸一下,然後就作爲魚或肉的配菜來食用。

烤豬肘被當作競賽獎品

豬肘被譽爲德國的“國菜”,分爲南北兩種風味。北部柏林地區的豬肘是煮熟的,肉呈粉紅色;南部巴伐利亞地區則是用燒烤方式,外皮金黃色,外酥裡嫩。烤豬肘已成爲德國美食的重要象徵。

烤豬肘的興起要追溯到數百年前。民俗學家舒貝爾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當時官宦顯貴在餐桌上有着複雜的禮儀,拿着刀叉與一個豬肘較勁被認爲不成體統,而且很容易把油水濺到衣服上,因此吃得不多。不過在農村平日裡見不到葷腥窮人家,豬肘則還被當作過年過節的珍貴食品。烤豬肘被當作農村競賽的獎品。中世紀,巴伐利亞地區農村每到傳統節日期間,常常舉行背羊賽跑、爬樹搖動響鈴、丟奶酪等競賽。勝出者的獎品就是一個金黃酥脆的烤豬肘。

烤豬肘後來成了軍隊的伙食,並獲得大型啤酒節的青睞,就這樣貴族們也開始在節日中不顧吃相,大快朵頤。如今,每年僅在慕尼黑啤酒節上就會吃掉近8萬多個烤豬肘。

制烤豬肘時,先要把豬肘用香料浸泡醃製入味,然後放入蔬菜湯裡燉煮,最後再經過炭火炙烤或果木煙燻,豬肘在烤架上被烤得吱吱作響,油脂慢慢滲出,給人帶來無與倫比的濃郁肉香……一個烤豬肘,配上兩個土豆丸子,澆上肉汁或啤酒醬汁,一道傳統地道的巴伐利亞特色美食就隆重登場了。這也是巴伐利亞地區每家啤酒花園招牌菜

剩菜剩飯製成奶酪點心

吃完主菜,當然要來一份點心。尤其是在巴伐利亞啤酒花園用餐菜單上總會出現一道當地傳統名點——奶酪點心。它看起來就像一個各種小食的拼盤。其原料卡蒙貝爾奶酪或布里奶酪、黃油、洋蔥菜椒白啤蘭芹鹽藻和胡椒等,吃時配上洋蔥、小蘿蔔

奶酪點心的歷史也可追溯到100多年前。舒貝爾特稱,奶酪點心其實是巴伐利亞家庭用“剩菜剩飯”做成的。他們把廚房裡用剩的食材與奶酪混合製成。奶酪點心開始時由於各家各有不同的配料,並沒有什麼名氣。到了上世紀20年代,一名女店主將這道菜引入自家餐館的菜單,受到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的青睞,一下成名。

除了這些,巴伐利亞的美食還有不少,比如鮮嫩細滑的白香腸、用醃製的鮭魚、鯖魚或鱒魚烤成的烤魚、來自弗蘭肯地區的名菜鐵鍬肉等。此外,還有乳酪蘑菇、乳酪焗面、蒸汽面、蘋果點心等美食。

在享受巴伐利亞美食的同時,不能缺少一杯巴伐利亞啤酒。要知道,500年前就是巴伐利亞王國頒佈了《德國啤酒純釀法令》,通過對原料的規定,保障了德國啤酒的質量。這部法令深刻地影響了德國和世界啤酒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