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ACCEPT研究院:中國人力資源總量2050前仍可增長

2021年6月6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在清華大學第41屆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上發佈題爲《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大國》的研究報告,就近期熱議的人口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述。報告指出,經濟長期發展基礎是人力資源總量而非人口總量。傳統人口紅利理論存在缺陷,過度強調人口及勞動力絕對數量,忽略人口素質提升,而人力資源總量是衡量一個經濟體內考慮到人口素質(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人口工作時間儲備指標。根據計算,中國人力資源總量到2050年前仍能保持增長。與此同時,同國際相較,中國的人力資源利用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政府和市場如何在尊重百姓勞動意願生育意願的前提下,推進教育、健康水平提升,優化與人力資源結構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模式,加速人力資源在地理空間上的合理佈局,是未來工作的重點

近年來,很多觀點認爲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齡化。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將導致有效勞動力規模萎縮,年齡結構的生產效應降低,人口撫養比上升,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開始顯著拖累中國中長期的經濟增長潛力。這種人口論有兩大缺陷:首先,該理論關注的是人口和年輕人口,而非更爲關鍵的健康人口;其次,未考慮人口素質的提升。隨着人們健康狀況的持續改善、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指標已經不足以對當前中國人力資源儲備進行精準測度。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跳出原有邏輯,關注人本身的發展,而非人口數量增減。國家政策應重點關注如何保護、提升、利用中國的社會人力資源總量。

人力資源總量是指一個經濟體內考慮到人口素質(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人口工作時間儲備。ACCEPT研究院在傳統數據的基礎上,捕捉健康和教育對人力資源的影響,進而設計出新的測度方式:

人力資源總量=全部人口預期健康壽命時長×勞動力技能

人口預期健康壽命時長指全國所有人口預期健康壽命加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相關數據,對不同年齡區間人口剩餘預期健康壽命進行估算,綜合各年齡區間的人口數量分佈,可求得在當前人口存量和年齡結構下,中國人口預期健康壽命總時長。勞動力技能反映了教育投資對人力資源提升的作用,刻畫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對人們工作效率的提升。

根據以上的定義和測算方法,報告計算了本世紀初至今不同國家的人力資源總量。以2000年爲基年,並將2000年人力資源總量設爲100,將之後各年人力資源總量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出人力資源總量的國際可比指標如圖:

根據測算,以2000年爲基年(人力資源存量爲100),如未經任何政策調整,年輕人口的斷崖式下跌的確會對人力資源總量有一定拖累。到2035年,單純人口老齡化因素會使得人力資源總量下降16%,至2050年,這一數字將繼續擴大至25%。然而,健康和教育對人力資源總量的貢獻可以完全彌補老齡化帶來的損失。如圖所示,20年內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增加5.5歲,預期健康壽命提高4.8歲,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6年,達到8.67年。健康狀況和教育質量的改善不僅能填補(年輕)人口下降的衝擊,還能使得中國的人力資源儲備更加優化。研究院預計,未來三十年中國的人力資源總量仍將持續上升。和2000年相比,中國人口資源總量將在2035年和2050年分別提升19.4和21個百分點,其中健康和教育的貢獻超過三分之一。

因此,報告認爲,中國正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大國,推動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的關鍵在於把人的發展置於首位,既不能簡單地聚焦於人口數量的增長,也不能把人資本化。隨着經濟不斷髮展,科技不斷進步,社會不斷文明,經濟增長越來越不取決於人口總量,而是人力資源總量。放寬生育限制,出臺三孩政策,既是應對老齡化問題的新舉措,也是尊重和順應百姓生育意願的新理念。但不應把解決人口問題過度聚集於生育政策。生養子女決策過程複雜,又屬長期慢變量,20年之內很難看到成果,短期內甚至會加快人口撫養比的上升。應在尊重和順應百姓生育意願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提升百姓的健康和教育水平,保護和提升中國人力資源總量;應在尊重百姓工作意願的基礎上,打破年齡歧視和性別歧視等勞動力市場的約束性因素,優化與人力資源結構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模式,加速人力資源在地理空間上的合理佈局,挖掘好2050年前人力資源總量穩步增長的潛力,爲新百年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實支持。

本站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駕微信公號 看這裡看不到的內容

關注本站研究局官方視頻號,看書本上學不到的新鮮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