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歪詞嗶嗶嘀嘀,一週內火爆視頻網絡,憑什麼?
近日嗶哩嗶哩數據研究院公佈了11月第一週的熱詞排行榜。“打工人”無出意外登頂,位列第二的是“嗶嗶嘀嘀”。另有年度歪詞公佈了《年度歪詞詞典》,其中“嗶嗶嘀嘀”再度強勢入圍,成爲年度歪詞之一,原因是,該詞以最快速度火爆視頻網絡,成爲進駐Z世代視野中的熱梗。
現實網絡生態中,“嗶嗶嘀嘀”也確實在各類短視頻中持續爆火,幾乎沒有人能避開這份來自朋友的貼心“問候”——“今天你嗶嗶嘀嘀了嗎?”,與此同時“嗶嗶嘀嘀”的系列表情包也席捲全網,鋪天蓋地。可謂有網絡處,便有嗶嗶嘀嘀的不羈靈魂語錄。
相較於先前苦中帶“喪”的社畜梗,嗶嗶嘀嘀梗傾向於用昂揚積極的心態去對抗生活、工作、娛樂中的焦慮。看似隔空的battle,其實也是一種認清生活本質的解壓方式,是鼓勵人們用較爲輕鬆接地氣的玩梗心態,迎接每一天的新驚喜。不服要嗶嗶嘀嘀,自我表達要嗶嗶嘀嘀,自信彰顯要嗶嗶嘀嘀。
究竟爲什麼讓嗶嗶嘀嘀短期爆火?之前我們在《嗶嗶嘀嘀分析簡報》中已經分析了各平臺嗶嗶嘀嘀話題的相關數據,讀者也反應從中也受到了些啓發。
Show me data,用數據說話!我們主要分析了一下B站上露出“嗶嗶嘀嘀”彈幕的6625個相關視頻。據統計,2020年度B站用戶總共發送了超14億次彈幕,其中發送“嗶嗶嘀嘀” 3,596,443次。
隨着“00後”“05後”在社交媒體上嶄露頭角,這些讓人摸不着頭腦的縮寫、略寫、新造詞成爲一時熱議的話題。有人認爲這些流行語“罕見得像生僻字”,某些字詞根本無縮寫必要;也有觀點認爲,這些俏皮話很有意思,就像當年的非主流、火星文,代表了年輕一代的創造力。但無論如何,想了解“00後”,或許就要從認識他們的社交流行語開始。
事實上,不僅僅是二次元領域,在劇集、綜藝、電影等領域,彈幕也越來越成爲年輕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方式。彈幕作爲一種強開放性、強包容性的動態交流媒介,備受當下年輕人的青睞,成爲年輕人中流行的“暗語”。
而“嗶嗶嘀嘀”流行的背後,既是當下年輕人對於Z世代“狂妄”、“不務正業”的一種調侃,更是一次態度的正名:不是“狂妄”,是態度的不羈,不是“不務正業”,是對美好生活的創造。特別是在魔幻的2020年,嗶嗶嘀嘀成爲焦慮籠罩情境下的一種正向情感暗示,是對於高壓生活環境的一種積極釋放,也是屬於年輕人特有的“黑色幽默”,傳遞着一種帶有積極樂觀主義的精神——雖然生活很辛苦,卻也正是年輕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更是一種熱愛工作和生活重要體現,是我的態度、我表達的決心,不矯揉造作,不扭捏作態。
相較於“佛系青年”而言,Z世代更顯積極陽光。他們更在乎個性、直接的表達,更獨立自主。當他們走進時代語境中心,也就需要更多的、諸如“嗶嗶嘀嘀”一類更爲直接的語言載體去凸顯自信——“嗶嗶嘀嘀”除了表面的“個性不羈”釋義外,更代表着自信、堅強、不懼怕任何人、絕不向任何人和困難低頭,在逆境中仍無畏困難,勇敢追求的信念。
二、社區文化+彈幕文化,“嗶嗶嘀嘀”成爲B站文化標誌
B站的彈幕文化,其實質是圈內人自己的隱語、愛好,是社羣規則、儀式規則、邊界線設置的代表,具有高度“風格化”。亞文化作爲小衆文化,其內核便是反叛、戲謔和逆主流。“萬物皆可玩物”是彈幕文化的宗旨,無論種族問題、文化衝突、流量明星還是主流文化,都會成爲B站用戶們調侃的對象。戲謔調侃的網絡狂歡中,舊有的文化景觀被統統擊碎,重構成爲網絡嬉皮世界。而“嗶嗶嘀嘀”正是對舊有文化和固有印象的打破。赫伯迪格認爲,所有引人注目的亞文化的關鍵所在,是形成獨一無二的風格,並用風格傳遞差異,建立認同。當彈幕上飄過“嗶嗶嘀嘀”時,只有同處文化圈層的網友們才能理解含義,並好似遇見了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般,對此彈幕作出迴應。雖然原彈幕者並不一定會重返視頻,但此種具備時差性的交錯時空互動行爲,恰似兩個心心相映的個體,在涌動的人羣中遙相呼應,由此建立出一種奇妙的羈絆,兩者通過輸出彈幕就完成了一次陌生的“會晤”,從而獲得文化圈層所帶來的滿足感。“嗶嗶嘀嘀”內容本身僅僅是一個符號,而當符號沾染了特殊的“神話儀式感”,並融入視頻內容當中,便會重新解構、重組,進而形成新的意義。如果說成年人使用社交平臺更多是進行信息交換,希望社交平臺簡潔有序,那麼年輕人的社交平臺則更加豐富有趣。基於“嗶嗶嘀嘀”,彈幕也衍生出了“bibididi”、“bbdd”等多種形式的延伸。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研究員薛靜看來,“嗶嗶嘀嘀”的高熱度,正是B站年輕人羣Z世代文化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