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言語 我能懂得

參加兩岸大學生活動,在黃山留影。(作者提供)

今年暑假,我有幸和臺灣朋友一起參加了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臺灣,相較中國的任何一個地區都是特殊的存在。對於這遠方來賓、鮮有機會交流的客人們,我的好奇心佔據了絕對的上風。初見面時,一聲「你好」穿透耳膜,打碎了我先前憑空構想的種種隔膜與疏離,喚醒了我靈魂深處最深切的印記,這是地道的中國話、地道的中國人。

世間開懷之事,莫過於你的言語,我能懂得。如今,在大陸一個個現代化的城市裡,我和臺生朋友們憑藉着古老的語言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在紐約或者巴黎某個繁華的路口相遇,可能那時已記不清彼此的面龐,但母語會喚起內心深處的記憶,就算身處異國他鄉,我們也能感受到一絲溫暖,一點親切,一種意想不到的快樂。

語言實在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像符咒,只要輕輕吐出,便托起一個被湮沒的世界、開啓一道被封印閘門。相同的腔調音節,是其他國家民族的人無論怎樣模仿都學不來的,那是隱藏在民族血脈中的密碼,始終未曾消失,只是靜待某一時刻的開啓。常人來看,它再平凡不過,每天從口中流露出不知多少,但一天天說、一年年說,這代人說,下一代的人還說,但它的背後可是一個整體性的中華文化根基漢語,牽連着華夏民族精魂

文化到底是什麼?在有些時候,我能模糊的感知到它的力量,但讓我清晰地去描述,我又說不出,就好像在追問一尾魚,水是什麼?相比較大陸和臺灣達成了數目龐大的交易額,兩岸高層進行了重要的會晤,就美對臺出售軍火而產生國際外交摩擦這些吸引民衆眼球的關鍵信息,有關文化的新聞與消息是那麼的低調平凡。從大衆視角來看,政治、經濟、軍事消息都是影響兩岸關係的重要因素,這些登在報紙頭條或在電視新聞廣播確是合乎常情。至於文化,附帶而過罷了。

每當我鑽研中國古代的線裝本,或者探究先秦元典裡的知識,常會感到身心俱疲。學問是如此的單調窘迫,學問的弘揚發展往往伴隨着生命的枯萎沉寂,世間做學問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輝煌的文明如果僅僅是用來向外人誇誇其談的炫耀資本,隨着時代的變遷,再厚的學術著作也終將彌散在歷史風塵中,再珍貴的思想結晶和畢生心血也終將無人問津。

古往今來,許多大師皓首窮經,縱使歲月變遷仍去苦苦追尋歷史的吉光片羽。他們研究每一個漢字、每一段歷史、每一種思想,或許都只爲華夏文化血脈的傳承,文化的價值由歷史牢牢銘記

文化也是有力量的。它的影響是無形的,是你沉浸其中而不自知的。這也正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每當我看到或聽到有關臺灣的消息時,在心底會涌出異樣的情愫。我清楚地知道,那塊土地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不一樣。我想,大概極少有人去嚴謹的考證地語系的發展史,但同樣說中國話,能讓所有的華夏兒女從心底裡生出「這是自己人」的想法。

中華文化是無數條細密的絲線,綰接着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身心。海峽兩岸的人民有着共同的母親,她總是在家門口深情地向遠處凝望,她在等待着,靜靜的等待着她那兩個在外漂泊的兒子歸來。我們對彼此說的話,傳達着母親的期盼與思念,才形成了大陸和臺灣千絲萬縷的系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