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ye上市:一場遲來的“救贖”

日前,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Mobileye在美國正式提交IPO文件,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爲MBLY。

作爲自動駕駛一哥,Mobileye的上市消息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度,其母公司英特爾的股價也表現地波瀾不驚。

自從去年傳出上市傳聞後,Mobileye本該成爲今年美股規模最大IPO之一,但糟糕的市場環境讓英特爾選擇推遲計劃,其估值也從最初設定的500億美元縮水至300億美元。

對於推遲IPO,Mobileye CEO Amnon Shashua曾表現地非常淡定,他認爲缺乏穩定性和高波動性纔有可能對IPO的結果產生負面影響。

但恰恰是在美國科技股接連受挫的低谷期,Mobileye再次重啓了IPO計劃。如此匆忙,Mobileye與英特爾在打什麼算盤?

二度上市,風光不再

這並不是Mobileye第一次上市。早在2014年,出身以色列的Mobileye就曾在紐交所掛牌,此後因爲賣身英特爾才從紐交所退市。

創立於1999年的Mobileye靠視覺算法成功起家,此後推出了EyeQ系列芯片及配套的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在智能汽車早期市場,這套"算法+芯片"的商業模式幫助Mobileye迅速打開市場,也讓其成功躋身ADAS領域老大。

2014年8月,Mobileye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共募集了8.9億美元,這也被稱爲以色列有史以來最成功的IPO,首日漲幅接近50%。

成功上市後,Mobileye得到業內更多關注,在與其他公司競逐各大汽車廠商的智能汽車安全設備招標時,其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到了2017年,看重自動駕駛市場的英特爾以153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Mobileye,後者也從紐交所退市,成爲英特爾旗下子公司。

從當時情況來看,Mobileye雖然身爲汽車前裝市場ADAS最大供應商,但其商業模式難以支撐後續的發展,背靠英特爾這座大山也爲其帶來巨大利益,營收增長了近三倍。

英特爾對於Mobileye也是十分上心。先是將其激光雷達以及雷達開發團隊併入Mobileye團隊,隨後斥資9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城市交通數據初創公司Moovit,讓Mobileye成長爲一家全棧自研自動駕駛平臺公司。

但隨着自動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Mobileye的產品逐漸無法適應市場的需要。同時,英偉達、高通、華爲、地平線等競爭者的加入,也讓自動駕駛芯片市場進入了新一輪競爭中,

可以說,Mobileye的二次上市,遠不如第一次上市時的風光無限。

從市值來看,300億美元的估值雖是受到美股大環境的影響,但其自身也陷入不斷衰退的處境。

即便如此,Mobileye的二次上市,不能再等。

Mobileye的自救

Mobileye的商業模式,被稱爲"一招鮮吃遍天"。其"黑盒子"交付方案,通過將芯片與算法的深度耦合,從而將完整的芯片架構、操作系統、智能駕駛軟硬件系統打包,並交付給車企。

在Mobileye十年多的調教下,"黑盒子"解決方案幫助車企實現從L0級的碰撞預警,L1級的AEB緊急制動、ACC自適應巡航,L2級的集成式巡航等各種功能。

更重要的是,這套方案擁有極低的功耗和出色的穩定性,因此非常適合自動駕駛早期階段的車企。

但Mobileye顯然"低估"了車企們的成長速度。

隨着技術的發展,自動駕駛系統需要更高的算力;另一方面,車企需要更開放的平臺進行差異化算法定義。但偏偏封閉的"黑盒子"從一開始就設限,車企無法對內部的算法進行修改與調整,同時,Mobileye的算法迭代升級週期非常漫長,這對於快速發展的車企們而言,顯然是等不及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頭部車企開始放棄Mobileye,轉而投身英偉達、高通、地平線等開放平臺。

在很多研究報告裡,也將Mobileye的落伍歸咎於算力不足的EyeQ芯片。從目前已經推出的幾款產品來看,面向L2級別的EyeQ3芯片爲0.25TOPS,EyeQ4算力爲2.5TOPS,2021年量產的EyeQ5算力僅有24TOPS,即使是下一代EyeQ6芯片,也只有72TOPS。

對比之下,英偉達自動駕駛Orin芯片算力達254 TOPS,雙芯片算力達400 TOPS,遙遙領先於Mobileye。

看到這裡,難道Mobileye沒有能力做出高算力的芯片嗎?答案是否定的。在CES2022上,Mobileye就拿出了算力達到176 TOPS的EyeQUltra,採用5nm製程工藝。雖然依然不及競爭對手,但也體現了自身的技術積累。

回到"黑盒子"解決方案本身,這本是Mobileye的護城河,現在來看,在加入英特爾後,反倒成了Mobileye身上的枷鎖。

衆所周知,英特爾在佔據了全球大多數電腦及服務器的市場份額後,在開發上反而出現包袱心理,製作要求和流程相當嚴謹。這也讓"保守戰略"一度佔據了公司的主流。

而Mobileye在ADAS領域的發家史又與英特爾十分相似,在遇到保守的英特爾後,自然堅持了原先的封閉商業模式,隨後更是在英特爾這艘大船的裹挾下一路走到黑。

但對於後者而言,其受到競爭者的影響顯然更大——在自動駕駛芯片市場,Mobileye的競品更加豐富,可替代性也更大。

如今,英特爾已經開始嘗試改變,Mobileye自然也需要走上開放之路。

英特爾的算盤

儘管Mobileye開始被車企們拋棄,但畢竟身爲自動駕駛一哥,依然有較強的盈利想象力,反倒英特爾自己麻煩纏身,股價一路滑坡。

今年7月,英特爾交出一份20年最差財報,營收同比下降22%,利潤更是虧損4.54億美元。財報一公佈,英特爾股價跌了10%。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財報裡,唯一亮點正是Mobileye業務。

一直以來,市值力壓AMD都是英特爾的"底線",可如今昔日一度瀕臨破產的競爭對手騎到自己頭上,英特爾的高層和股東心裡一定不是滋味。

面對主營業務遭遇衝擊,英特爾自然需要其他業務挺身而出,分擔營收和利潤端的壓力。而英特爾CEO基辛格選擇押寶晶圓代工業務。

事實上,在臺積電和三星這兩個霸主面前,英特爾想搶走晶圓代工市場的蛋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英特爾背後還有美國政府這個靠山。

就在今年8月,美國參議院和衆議院共同通過520億美元的芯片補貼,而這背後最大的贏家莫過於英特爾。據悉,該立法包括在五年內撥款390億美元用於支持新晶圓廠的建設,每個項目的撥款高達30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都屬於英特爾新建的晶圓廠項目。

但正所謂僧多粥少,美光、臺積電等企業同樣希望雨露均沾,那麼真正流到英特爾手裡的資金又有多少呢?

還好,英特爾手裡握着Mobileye這張底牌。

在去年12月宣佈IPO計劃時,英特爾CEO基辛格也毫不掩飾地表示:將分拆Mobileye部門,然後於2022年上市,並將獲得的部分資金用於建造更多的英特爾芯片工廠。對於持有Mobileye全部股權的英特爾來說,Mobileye的上市可以減輕未來英特爾增資研發帶來的財務壓力。

相比於自身業務一言難盡的英特爾,頭頂自動駕駛招牌的Mobileye更受資本市場歡迎,雖然估值已經縮水至300億美元,但如今急於求變的Mobileye還是手握不少忠實客戶。

總的來說,不管Mobileye上市後反響如何,英特爾肯定是賺翻了。

市場需要更多"Mobileye"

在Mobileye提交IPO招股書的前一日,德國大衆集團旗下保時捷公司於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爲德國史上第二大IPO。

在上市後,保時捷股價一度飆升至93歐元,市值達到850億歐元,甚至超越母公司大衆集團。

對於這樣的出色成績,整個德國股市逆勢上揚,避免了大盤指數繼續下跌的尷尬處境。

對美股而言,它同樣需要一家如同保時捷的"強心劑"帶動投資者的信心,尤其在美國科技股拋售潮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多家獨角獸企業都選擇推遲IPO計劃。

據統計,2022年到目前爲止僅有14家科技公司上市,僅融資5.07億美元,爲2000年以來的最低記錄。同時,已經超過200天沒有出現規模高於5000萬美元的科技IPO。

此時天降Mobileye這樣的"重量級選手",對於失望又謹慎的科技投資者們而言,無疑是"久旱逢甘霖"。

一旦Mobileye此次IPO反響成功,也將推動刺激其他科技創業公司,例如配送平臺Instacart、大型社交平臺Reddit等等,他們都在今年早些時間推遲了IPO計劃,希望等到市場好轉。

只不過,回顧保時捷的成功,一方面是自身實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是資本的力挺。相比之下,Mobileye的二次上市還是充滿了不確定性。

對於這麼一家慢慢掉隊的巨頭,投資者們還願意給予最大的信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