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華爲?上界來了?上汽集團救贖戰

摘要:留給上汽集團轉型的時間不多了(歡迎關注槓桿遊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最近這段時間,上汽集團的好消息不少。

1)日前,上汽集團表示,其固態電池計劃於2026年實現量產:針刺不起火、不爆炸 低溫容量超90%。

2)市場還傳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入華後授權上汽做Robotaxi傳聞,據天風證券調研,目前瞭解到的是特斯拉與上汽已經溝通了兩輪,吉利也有過交流,但最後定論和細節還沒有明確消息。

隨後,特斯拉闢謠。

3)公衆號“電動內參”2024年11月24日說,上汽集團正與華爲展開合作接觸,且由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親自帶隊。此次合作有望打破華爲目前與車企合作的三種主要模式。同時,還有可能涉及上汽集團對華爲子公司——引望的戰略投資。

網友留言說“壞了,上汽不要靈魂,要睜眼看世界了!”

還有網友又說“上界”走起。

這些梗不用槓桿遊戲解釋,杆友應該都懂。也希望上汽集團大氣一點,大家都是玩笑話。

歸根結底,皆是希望昔日的中國汽車集團銷量一哥上汽集團能再度崛起。本週的“槓桿觀車”,我們談談上汽集團的好消息和轉型。

1、銷量利潤滑坡

此前槓桿遊戲寫過多次,上汽集團最外在的表現就是銷量的持續滑坡。

比如最新的數據,上汽集團2024年10月銷量爲40.19萬輛,同比下滑18.22%;1-10 月銷量累計305.12萬輛,同比下滑21%,銷量減少81.76萬輛。

中汽協發佈2024年10月汽車市場產銷數據,10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9.6萬輛和305.3萬輛,環比分別增長7.2%和8.7%,同比分別增長3.6%和7%。

1-10月,汽車產銷累計完成2446.6萬輛和2462.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9%和2.7%,汽車產量增速較1-9月收窄0.01個百分點,銷量增速擴大0.36個百分點。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10月全國狹義乘用車零售226.1萬輛,同比增長11.3%,環比增長 7.2%;前10月累計零售1783.5萬輛,同比增長3.2%。

上汽集團沒有披露其乘用車數字,但是從其所有乘商用車的數據中,我們大概知道,上汽集團單說乘用車也是嚴重跑輸大盤的。

也就是說,不管是中汽協的所有汽車銷量增速,還是隻說乘用車,上汽集團的表現都是不太理想的。

簡單回溯一下,2018年,上汽集團在年報中表示,2019年力爭全年實現整車銷售710萬輛。2019年的銷量爲623.8萬輛,同比下降11.54%。

接着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上汽集團銷量分別爲560.05萬輛、546.35萬輛、530.26萬輛和502.09萬輛。

很早之前槓桿遊戲就寫過,不多說,上汽集團銷售下滑好幾年了。當然,2024年更加顯著。

比亞迪則在2024年9月封王,正式取代上汽集團的累計年度銷量,如無意外,2024年全年銷冠也是比亞迪。

2024年前10個月,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達325.05萬輛,同比增長36.49%,全年有望衝擊400萬輛目標。

銷量下滑同時,上汽集團發佈的三季報披露,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304.82億元,同比下降17.74%;淨利潤69.07億元,同比下降39.45%;扣非淨利潤10.50億元,同比下降88.92%。

其中,上汽集團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達32.65億元,同比下降55.69%。

2、內外承壓

上汽集團銷量下滑、利潤下滑的同時,內部掀起了反腐高潮,蓋子揭開不少;與此同時,在海外市場也感受到極大的壓力。

近年,上汽集團高管王永明、任雲、謝勁暉、楊振宇等落馬。

最新的2024年11月,上海一中院對被告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陳德美受賄、爲親友非法牟利案一審公開開庭審理。

公訴機關指控,2008年至2024年,陳德美先後非法收受相關單位和個人給予的財物,共計人民幣2946.95萬餘元。

2012年1月,陳德美出任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任職長達11年。

2023年4月,上汽集團發佈公告,同意陳德美因年齡原因提出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的申請,陳德美辭職後,將不在公司任職。

辭職一年後,據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4年4月發佈消息,陳德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上海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此後,8月,陳德美被開除黨籍。

長江商報統計報道說,2012年至2023年,陳德美從上汽集團領取的報酬合計超2400萬元。

面對壓力,上汽集團也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2024年7月,上汽集團董事會宣佈選舉王曉秋爲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並聘任賈健旭擔任公司總裁。

上汽集團新任總裁賈健旭在公司內部表示,“我們要學會跪着做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只有你跪着做人的時候,人家都不知道你有多高,等你哪天站起來的時候,你就會真正成爲巨人。”

這篇“接地氣”的講話稿流出引發熱議,也將上汽集團的問題擺上了桌面。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海外市場是上汽集團的亮點。

圖表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特此感謝)

2023年,上汽集團海外銷售汽車120.3萬輛,佔集團比重的24%左右。其中,收購的MG是其海外出口主導品牌,佔整體出口比例的60%。

MG的本土化運營確實做得不錯。

但是,不用槓桿遊戲介紹,2024年以來,歐盟委員會決定對上汽集團徵收35.3%的高額關稅。加之已經實施的10%基礎關稅,上汽純電動汽車在歐洲關稅將高達45.3%。

還好近期有好消息傳出,最終如何我們靜候佳音。

另外,奇瑞海外表現更加亮眼,這也讓上汽集團有點失色。

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曾公開表示,2024年行業呈現“內卷外壓”的特徵,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不斷提升,燃油車銷量持續下滑,價格戰愈演愈烈,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同時,中國車企在歐洲等海外市場拓展又面臨打壓,經營壓力陡增。

可以說,上汽集團現在是內外承壓。

3、確實需要好消息

上汽集團的燃油車、合資車業務萎縮明顯,新能源、智能化轉型還在艱難探索中。

1)傳言的上汽集團正與華爲展開合作接觸,且由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親自帶隊。此次合作有望打破華爲目前與車企合作的三種主要模式。同時,還有可能涉及上汽集團對華爲子公司——引望的戰略投資。

在槓桿遊戲看來,這是好事情。

2021年,上汽時任董事長陳虹在股東大會上面對“在自動駕駛方面,是否考慮與華爲等第三方公司合作”的問題時,拋出了大名鼎鼎的“靈魂論”。這也讓上汽錯失了依靠華爲自動駕駛技術大力轉型的絕佳契機。

當然,一個大企業,自己有靈魂當然重要,非常重要,同時合作也未必就是壞事。

比亞迪、長安汽車、奇瑞汽車等大廠,一邊和華爲合作,一邊也自研,兩條腿走路,並不是非此即彼。

對了,連奧迪也願意採購華爲的智駕系統,上汽集團又有何不可?

很多分析都說,伴隨着時間推移,新能源汽車進入下半場,從電動化競爭逐步演變爲智能化、網聯化,終端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等軟件性能越來越看重,也將成爲車企未來站穩市場腳跟的關鍵因素。

因此,最近與華爲合作的消息,對上汽集團提升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顯然正面。

截圖來源|財聯社(特此感謝)

2)如上文槓桿遊戲所述,市場傳出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入華後授權上汽做Robotaxi傳聞,據天風證券調研,目前瞭解到的是特斯拉與上汽已經溝通了兩輪,吉利也有過交流,但最後定論和細節還沒有明確消息。

特斯拉中國後來迴應稱,該消息並不屬實,跟國內車企沒有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同時,上汽集團有關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目前沒有相關回復。

特斯拉創始人、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7月24日召開的特斯拉財報電話會上提到,將在歐洲和中國申請監管批准以實施監督下的特斯拉FSD(Full-Self Driving,全自動駕駛系統),預計在2024年年底前獲得批准。

2024年底前能否落地不知道,但上汽集團近期的股價確實受益。

3)此外,上汽集團近期表示,其全新一代固態電池計劃於2026年實現量產。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超過400wh/kg,體積能量密度超過820wh/L,電池容量能夠超過75Ah。

全新固態電池的安全性能更好,在針刺以及200℃熱箱的場景下,能夠確保電芯不起火不爆炸;適用範圍更廣,固態電池低溫容量保持率超過90%。

據悉,當前市面上已經裝車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超過200Wh/kg的,就已經算是性能極爲優異的產品。

而上汽介紹,他們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超過400wh/kg,幾乎是現在三元鋰電池的2倍。相應的固態電池的續航能力,也會較現在的電池產品明顯提升。

此外,固態電池因爲沒有液態電解質,因此對低溫環境的耐受性更高,如果上汽固態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新電池將有望解決電動車冬天成電動爹的難題。

當然,技術變成大規模商業應用有個過程,其間對成本、效率、安全、供應鏈有很高的要求。

無論如何,凡此種種可能、潛在的好消息,都是上汽集團亟需的。

留給上汽集團轉型的時間不多了,祝好運。

本文未標註出處的財務圖表,均源自?有關公告,特此說明並致謝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爲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