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堂觀察:中國的咖啡大戰

加拿大安大略省筆譯口譯協會(ATIO)認證翻譯、加拿大認證ESL老師、留學申請顧問。

承接駕照、結婚證、房產證、出生證、疫苗證、護照、銀行流水、資產證明、聘用信、推薦信、營業執照等翻譯。速度快、信達雅、收費合理。不滿意原銀退還。

溫哥華英文教練,致力於地道英文表達

過去25年,在中國的咖啡市場上,星巴克無疑是一個開拓者以及消費習慣的培養者,雖然星爸爸依然是市場的領導者,但這個局面在悄悄發生變化。

就我個人而言,我依然記得在2001年來到上海定居的時候,星巴克只有不到兩位數的門店,我每週必去的就是位於徐家彙美羅城那家,在那裡,我們一家人度過了許多的週末上午。如今,星爸爸在中國已經有6000餘家門店,去年,在星巴克全球的收入320億美元中,中國市場已經貢獻了25億美元,接近10%的份額,難怪剛剛再次交班的前CEO Howard Schultz說,We are still only in the early chapters of our growth story in China. 基於此,星巴克提出了到2025年把中國市場的門店提高到9000家的目標。

過去25年來,中國人從很少喝咖啡、即使喝,更多的也是社交功能(social pastime)多過日常消遣(daily routine),發展到咖啡館遍地開花。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許多人達到日飲一杯,幾乎與歐美消費者平均數相仿的地步,但是,對更多的中國人來說,一年的平均咖啡飲用杯數才僅僅9杯,市場遠沒有飽和:The market is far from saturated,這個巨大的差異,就是Schultz說“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才僅僅處於早期的篇章中”的底氣。

不過,讓星巴克坐立不安的是,她在中國的銷量卻在下滑,以2022後三季度的數據爲例,星巴克的同一門店銷量同比下降了29% (But its same-store sales in the country collapsed 29 per cent year on year in the final three months of 2022)。在星巴克銷量下滑的背景中,來自國際和國內的競爭者的身影讓星巴克這個曾經的鶴,顯得越來越像雞羣中某個個頭稍高一點的雞而已。這個競爭者的清單包括:Tim Hortons (600家門店)、百勝中國(2025年的目標是1000家)、瑞幸(2000餘家)、Manner咖啡(150家起)、庫迪咖啡(由前瑞幸“出走”的高管投資,1300餘家,號稱到2025年要做到1萬家,如達成,將超過星巴克)…..這是一個多麼擁擠的市場啊,而且還沒有算上那些林林總總的小衆咖啡館!

在這樣的一個市場中,價格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衆多小衆咖啡館的售價往往比星巴克或是其他國際品牌低,甚至在消費者心中,這些小牌的口味比星爸爸更好,它們更擅長在不同的市場裡捕捉消費者的口味變化:Many small independent stores charge a fraction of the price at Starbuck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competitors, which are also trying to grasp shifting consumer appetite across a varied market. 我上週喝了杯瑞幸的茉莉花茶味的拿鐵,這個之前從來沒有嘗過的味道,讓我覺得很好奇。

中國消費者對於咖啡,從之前的被動接受,到現在主動學習、主動挑選,挑挑揀揀已然成爲主流,The Chinese consumer is learning what they like about coffee… they’re very demanding ,這對於星巴克來說,目前的飲品單,還會繼續有吸引力嗎?

對咖啡市場構成威脅的另一個因素是中國市場的獨特飲品:茶飲,包括珍珠奶茶bubble tea在內的茶飲在年輕人中也廣受歡迎,包裡的錢就那麼多,多喝一杯奶茶,難免就少喝一杯咖啡,但是咖啡館也同時賣奶茶,是不是違和?或是混搭也是一種美?留給市場去回答吧。

咖啡跟漢堡、披薩都是舶來品。過去30多年,我們目睹過肯德基、麥當勞剛開業時連夜排隊的盛況,如今,這些瘋狂都成了笑談,舶來品早就成了尋常人家的日用品了,洋盤貨早就不再洋盤,而成了中國人飲食習慣中的一個自然的部分了,說明中國胃也可以接納異國的玩意兒而不會數典忘祖,但願這種吸納和包容能擴展到其他的功能器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