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堂觀察:法律戰的殺傷力

加拿大安大略省筆譯口譯協會(atio)認證翻譯、加拿大認證esl老師、留學申請顧問。

承接駕照、結婚證、房產證、出生證、戶口本、身份證、疫苗證、診斷書、體檢報告、護照、出入境記錄、銀行流水、資產證明、完稅證明、徵信證明、聘用信、推薦信、在職證明、營業執照、無犯罪記錄、退休證等翻譯。支持簡體、繁體。速度快、信達雅、收費合理。不滿意原銀退還。

加拿大英文教練(原溫哥華英文教練),致力於地道英文表達

長期以來,人們熟悉這樣的表述:要以法律爲武器來保護自己,但不太熟悉另一種表述:利用法律作爲武器來打垮政治對手。在今天的美國社會,以法律爲武器,或曰法律戰(lawfare),正在變成黨爭的武器。最新一期National Review的文章 Prosecutor as persecutor: on the dangers of lawfare,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觀點。

prosecutor 和persecutor有相同的詞根secu,其內涵就是“追”,那麼prosecute是國家公權力機構對人的“起訴;控告”,而persecute是“迫害”的意思。題目中的prosecutor是檢察官,persecutor是加害者。試想,如果檢察官變成加害者,那樣的社會將是什麼情況?

文章指出法律戰的實質:Lawfare is the noxious practice by which the incumbent government exploits its prosecutorial power to brand its political opponents not merely as misguided or cynical partisans but as a dangerous criminals who pose an existential threat to the body politic. 法律戰是當局利用公訴權,將其政治對手描繪成對現有政治實體的巨大威脅,因而要對其繩之以法。這一幕,其實早在韓國、菲律賓這些國度上演過多次了,聲討方祭出法律寶典,對政治對手一番窮追猛打,不致其鋃鐺入獄不甘休。之所以說法律戰變成了政治迫害的手段,是因爲這種戰鬥只對敵人展開,而對自己人網開一面。

通常,在一個穩定的社會,黨派分歧可以通過democratic processes 進行和平解決,而在不穩定的社會,法律戰纔會頻繁上演。美國本不該是一個法律戰瀰漫的地方,不過,近年來,這把火也燒旺了。

目前的美國,民主黨比共和黨更多地使用法律戰,一些民主黨檢察官,比如紐約總檢察長Letitia James在競選該職位的時候就許下承諾,如若當選,將讓特朗普的生活如同在活地獄一般。(she would use the AG’s authority to enforce civil law to make Trump’s existence a living hell)。對此,保守派評論家指出,進步派的檢察官是用”社會正義”而不是”公平正義”作爲其指針(make “social justice” rather than “equal justice” their compass),而後者斬釘截鐵地說,“我們特麼就是這樣!”(Damn right we do!)

長期以來,美國大學的法學院都向學生灌輸,“法律是取得社會‘進步’的工具,那是奇想”(the conceit that the law is a tool for achieving “progress”)。而如今美國的很多法學院,在左翼進步派的主導下,不再強調法治的核心性(the centrality of the rule of law),而越來越把解放和公平放在覈心位置,目的是加持那些“邊緣的聲音“,讓其挑戰社會結構(empower “marginalized” voices to challenge those structure)。簡單地說,進步派看到美國社會的不公,他們希望用矯枉過正的方式來完成這個糾錯的過程,他們已經把法律戰作爲他們的榮譽勳章了(wear lawfare like a badge of honor)。

對此,保守派並非無動於衷,美國最高法院不久前裁決,美國總統享有其公職行爲的絕對豁免權(has presumptive immunity for all official acts),這個裁決排除了把總統的動機作爲刑事起訴他們的依據(that motive is not a basis for bringing criminal charges against presidents)。這裡還有一個post hoc的問題(事後歸因,即以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來作因果推斷,比如某件事情發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後,就說前一個事情是後一個事情的原因)。以2020年1月6日發生的衝擊國會的事情爲例,之前特朗普確有在社交媒體上指責民主黨人偷了選票,但是衝擊國會(後件)和特朗普發文、發表演說疾呼選舉不公(前件)之間是否構成了因果關係,其因果鏈條並未坐實。

文章最後指出,即使有最高法院的裁決,沒有跡象表明法律戰已經偃旗息鼓,這是一場文化挑戰,而非一場法律官司,如果不付出政治代價,此不法風將會一直刮下去。(It won’t be unless and until there is a serious political price to be paid for such malfeasance. Again, there challenge is more a cultural than a legal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