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目標即將完成 綠色機場標準體系初步形成
人民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劉佳)今日,中國民航局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民航10月安全生產運行情況、民航開展藍天保衛戰工作情況和民航啓動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包毅表示,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總體目標即將順利完成。
“十三五”時期,民航堅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完善政策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設施建設、加快新技術應用等措施推動行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2019年我國運輸航空每噸公里油耗和碳排放分別爲0.285千克和0.898千克,均較基線(2005年水平)下降16.2%,處於歷史最優水平,在全球主要航空大國中處於領先位置。機場平均每客能耗0.898千克標煤,每客二氧化碳排放0.553千克,分別較基線(2013-2015均值)下降15.8%和28.81%。
包毅指出,推動開展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整體推進。民航局印發實施《民航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民航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及主要任務。2018年,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推進綠色發展的戰略部署,推動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制定實施了《關於深入推進民航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統一行業思想認識,明確民航中長期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工作體系和重點領域,統籌安排了重點工作。
二是持續夯實工作基礎。綠色機場標準體系初步形成,北京大興、成都天府等新建機場的綠色基因進一步強化;完善行業能耗統計體系,建立航空飛行活動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機制,行業節能減排工作透明度和可比性進一步提高。構建以政府爲主導、民航企業爲主體、行業協會和科研機構積極參與的民航排放治理體系,有爲政府作用顯著提升,行業科研院校智力支撐能力進一步加強,政產學研協同機制穩步推進,民航社團組織平臺橋樑作用加快形成。
三是紮實推進重大專項。積極引導航空公司加大資源投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通過調整機隊結構、提升運行管理、運輸組織水平等手段,不斷提升燃效水平。大力提升空管效能,積極推進臨時航線應用,2016年至2019年底,144.4萬架次航班使用臨時航路,縮短飛行距離5466萬公里,節省燃油消耗29.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2.9萬噸。
四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深入參與國際航空碳減排談判,積極貢獻中國方案,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推動構建公正合理、各盡所能、互學互鑑的國際航空減排機制。加強對外交流與務實合作,組織開展中歐綠色民航合作培訓與戰略對話、中美綠色航線合作研究,推動新興市場國家綠色民航戰略合作機制建設。
包毅介紹,爲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民航局主要開展以下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迅速制定工作方案。民航局黨組高度重視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馮正霖局長多次做出指示批示,民航行業要積極做爲,主動擔當,紮實做好各項任務落實。在以往試點工作基礎上,民航局於2018年9月制定印發《民航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明確了提升飛機APU替代設施使用率和機場新能源車輛應用等主要任務,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打響。二是周密組織,科學推進各項工作。對《工作方案》進行任務分解,明確主體責任和時間節點,堅持掛圖作戰,制定針對性強的督查計劃,組織民航各地區管理局、監管局、科研機構對機場和航司加強工作督導,先後組織三輪專項督查,有力推進了《工作方案》的紮實落地。三是加強政策扶持,形成工作合力。結合初始投資大、建設和安全管理較複雜等工作推進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民航局加強與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協同,及時出臺支持政策,加強疫情期間工作調度,有力保障了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順利開展。四是加強技術支撐,注重整體推進。努力推動行業與產業協同發展深度融合,完善專家工作機制,圍繞項目推進中的難點、痛點問題抓緊攻關,爲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綠色發展持久戰提供標準支撐和技術保障。同時,組織召開現場推進會、技術交流會等,加強成果推廣和互學互鑑,通過樹立行業標杆,以先進帶動後進等辦法,形成整體推進態勢,行業綠色發展意識不斷深化。
包毅表示,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總體目標即將順利完成。
一是機場區域減少污染排放成效顯著。APU替代設備三年累計節約航油40餘萬噸,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30萬噸,減少各種大氣污染物排放近4900噸,節約航油成本約12億元(按每噸3000元計算)。場內各類新能源車輛設備佔比由2018年底不足5%提升至目前的14%,約5600餘輛,機場汽柴油消費增速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航班起飛架次同比增加5.8%,但機場汽柴油消費卻同比減少1100噸。其中,去年9月25日開航的大興機場,場內新能源車輛已達1300餘輛,場內新能源車輛佔比達到77%,處於全球領先。
二是綠色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航空公司和機場資源投入不斷加大,主體作用進一步夯實,綠色發展的主動性明顯增強。截止今年9月底,支撐藍天保衛戰的實施項目超過100個,涉及投資約28億元,90%的項目預計在今年底投用。
三是機場智慧運行成效逐步顯現。相關機場以藍天保衛戰爲契機,加強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利用車聯網、大數據、微儲能等新技術,自主開發機場能源與設備智能監控系統,優化機場電力供給和使用效率,綠色機場建設邁出堅實一步。例如,雙流機場、首都機場、白雲機場等單位利用智慧儲能技術,推動機場區域微電網設施建設,爲降低大型機場電負荷過高、挖潛現有電力保障資源提供了可借鑑推廣的經驗。
四是國產裝備製造水平大幅提升。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爲加快上下游產業貫通提供了契機。國內裝備製造廠商更加註重民航實際需求,加大資源投入,產品性能也在不斷提升,爲行業的發展提供產品支撐。目前機場新能源車輛設備國產化率已超過80%。其中,東航還與國內製造企業合作,成功研發全球首臺35噸純電動平臺車和50噸純電動有杆飛機牽引車;國航、首都機場及有關設備商的聯合技術攻關,有效解決了APU替代設備安全高效保障新型飛機(如B787、A350等)的技術難題。
包毅指出,當前,我們正在開展民航“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研判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更加註重完善體制機制,更加註重系統推進,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加快形成綠色發展形態,爲實現從單一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的目標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