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疾病 張仁旭:中醫藥調理有效多位病人獲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張仁旭博士指出,施以中醫藥調理,對免疫系統疾病有效。(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張仁旭博士指出,免疫系統疾病,在我國一直是相當盛行的疾病,影響範圍年輕人老人皆有,輕者乾眼乾,重者心腎皆有疾病危及生命,而大多數病人在發病之後,以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控制的狀況下,症狀皆維持在輕到中程度,大部分仍可見乾燥、疼痛、眩暈、皮損等不一的症狀,施以中醫藥調理,對免疫系統疾病有效。

張仁旭醫師表示,目前科學積極研究,推出許多的生物製劑、例如應用在乾燥症的利妥昔(rituximab)、舒樂津(salagen)、愛我津(evoxac)等藥物,對乾燥症症狀有良好改善,但仍有部分人症狀無法順利緩解尤其是疼痛。

其餘如紅斑狼瘡的皮損(紅斑)、關節腫痛潰瘍性結腸炎令人難以忍受的腹瀉、便秘;貝塞氏症的反覆口破、關節痛等等,甚至更重的症狀例如血小板過低、腎臟機能下降、肝炎等,這些仍有待相關學科研究突破

科學研究的確帶給臨牀治療相當大的突破進展,過去使用類固醇治療常見的水牛肩、月亮臉;秋水仙素造成的白血球減少、腎臟機能變差副作用也一一的消失,但是仍有許多病人苦於免疫系統疾病帶來的症狀,以及長期必須服用藥物的困擾,中醫藥的調理,在此時爲病人帶來改變的契機

▲中醫藥針對患者體質作不同的調理。(圖/記者林悅攝)

中醫在調理免疫疾病的角度,是站在逐步緩解免疫系統過度動作,而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角度來協助病人。治療過程中強調調理而非補身,當然藥物使用上,依病人身體虛弱的狀況,仍會使用一定程度的所謂「補藥」,但都是在控制範圍內,如同類固醇的使用,也是控制在不傷害身體的範圍內一般。

並且在治療過程,不斷髮現相關新的可能,例如:過去處理紅斑性狼瘡,中醫的角度是急性期血熱爲主,但目前發現,中醫所謂的溼溫溫毒在急性期,可能是主要病理,從這方向處理,病人可能會有更佳的改善。

張仁旭醫師舉案例說明指出,一位24歲女性紅斑性狼瘡病人,確定診斷已經數年,多數症狀穩定,但血小板一直低落,105年3月來診時,更低落至6千之譜(正常需在14萬以上),經過一個月調理,在未輸入血小板的狀況下,快速回復到8萬5千,近期更回覆到在12萬上下。另一位男性紅斑性狼瘡病人,面部典型蝴蝶斑,經過一個月調理,迅速地消除,近來皮膚已經將近正常。

張仁旭醫師強調,免疫系統疾病是相當多端複雜,牽涉的病理仍待積極的研究發現,但相信,中醫藥的介入處理,一定可以爲病人帶來助益,可說是患者福音